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二)(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VIP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二)(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8文言文阅读(二)

(24-25九年级上·安徽蚌埠·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茅乃郡城内山最高处,襟带江湖,为胜览最欢喜地。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迥重重雪色。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山径人迹板桥,客路车翻缟带。樵歌冻壑,渔钓冰蓑。目极去鸟归云,感我远怀无际。时得僧茶烹雪,村酒浮香,坐傍几树梅花,助人清赏更剧。

(高濂《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3)襟带江湖??襟带:??

(4)目极去鸟归云????极: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山径人迹板桥,客路车翻缟带。

3.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迥重重雪色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

1.消失勉强,尽力以……为襟带到达

2.(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山间小路和木桥上的行人,车辙和雪的痕迹清晰可见。

3.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迥重重雪色

4.相同点:两文都是从整体角度写雪景。不同点:甲文主要是采用白描手法,写雪之大;乙文是从远眺的视角,将雪景铺展开来。

【导语】甲文《湖心亭看雪》写作者雪夜独往湖心亭赏雪,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雪景,清冷孤寂,“痴”字尽显其超凡脱俗的雅趣。乙文《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描绘三茅山顶雪霁之景,寒江、江帆、村树等构成开阔画面,有僧茶村酒相伴赏梅,展现出一种闲适与惬意,两篇皆借雪景传达独特心境与情致。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2)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强:勉强,尽力。

(3)句意:它以江河湖泊为襟带。襟带:以??为襟带;(4)句意:极目远望,只见飞鸟远去、白云飘回。极:到达。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莫:不要;痴:痴迷、沉醉;更:还。

(2)山径:山间的小路;板桥:木板搭建的桥;客路:行人经过的道路;缟带:本义是白色的绢带,这里运用比喻,把车辙比作白色的丝带,形象地描绘出雪后车辙的样子。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稀疏的树林显得开阔爽朗,江面空旷寒烟弥漫,山峦重叠覆盖着层层积雪。“疏林开爽”描绘积雪初晴后树林的疏朗清爽之态,自成一景;“江空漠漠寒烟”着眼于江面,空旷之上寒烟笼罩,呈现出一种空阔寂寥;“山迥重重雪色”聚焦山峦,强调其回环重叠且满是积雪的景象。这样断句使各部分分别刻画不同景物,层次分明,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三茅山顶雪霁时江、林、山各自独特的景致与氛围。

故断句: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迥重重雪色。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在写法上,两文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在于均从整体描绘雪景。结合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作者勾勒出天地间浑然一体的雪景,给人以浩渺无垠之感。结合乙文“江空漠漠寒烟,山迥重重雪色。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等句可知,从宏观上展现出雪后江天、山峦、江帆、村树等构成的雪景全貌。??

不同点:甲文善用白描,结合“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作者简单几笔就精准地描绘出西湖雪后的寂寥空旷,以极简之笔写雪之大、景之静。而乙文从远眺视角写景,先总述三茅山位置与雪景初貌,再依次描写江上帆船、村落树木、山径板桥等,将所望之景如画卷般层层铺展,视野更为开阔,多角度地呈现出雪霁之景的丰富与壮美。

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ous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