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docVIP

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竿(gān)拂晓(fú)骚动(sāo)

B.禁锢(gù)拮据(jié)拗口(ǎo)

C.骊歌(lí)纠正(jiū)纨绔(wán)

D.澎湃(pài)匀称(chèn)愧怍(zu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油光可鉴娇小玲珑惟妙惟肖

B.针锋相对按步就班莫不关心

C.历历在目相濡以沫坐享其成

D.人声鼎沸厘落不堪按图索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班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他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D.是否重视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这幅山水画,色彩淡雅,意境深远,令人_。

(2)面对困难,他_不气馁,_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3)老师_地对我们说:“学习要勤奋,要善于思考。”

A.赞叹毫不坚定告诫

B.赞赏宁可坚强嘱咐

C.称赞只有坚毅教诲

D.称道即使坚定教导

5.默写。(12分)

(1)_,病树前头万木春。

(2)_,谁家玉笛暗飞声。

(3)莫愁前路无知己,_。

(4)_,病树前头万木春。

(5)_,谁家玉笛暗飞声。

(6)莫愁前路无知己,_。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题。(10分)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8题。(14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_(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_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道理。(6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9-12题。(16分)

那树

王鼎均

那树在河湾里,站了五十个春秋。树干粗得需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枝叶却依然茂密,在炎炎夏日里撑起一片浓荫。

小时候,我常到河湾里玩耍。那时,那树正年轻,枝繁叶茂,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呵护着我们这群孩子。我们在树下读书,写字,做游戏,树下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乡。每次回到家乡,我都要去河湾里看看那树。我发现,那树的枝干变得更加粗壮,树皮也变得更加粗糙,但它的枝叶依然茂密,依然为人们遮风挡雨。

如今,我已两鬓斑白,又回到了家乡。我来到河湾里,看到那树已经老去,枝干上布满了皱纹,树皮也裂开了口子,但它的枝叶依然茂密,依然为人们遮风挡雨。

那树,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片家园。

10.文章以“那树”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1.文中多次描写了“我”回到家乡看树的时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那树,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写作(共30分)

13.题目:那一次,我懂得了_______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

简要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B

2.C

3.A

4.B

5.(1)沉舟侧畔千帆过(2)谁家玉笛暗飞声(3)天下谁人不识君(4)沉舟侧畔千帆过(5)谁家玉笛暗飞声(6)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阅读理解

(一)诗歌鉴赏

6.(1)描绘了一幅寒冷、空旷、寂静的山中雪景图。(2)体现了诗人孤高、坚韧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

7.(1)快乐(2)怨恨(3)旧的(4)危险

8.(1)学习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

(2)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9.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能有新的体会、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现代文阅读

10.“那树”是文章的线索,围绕“那树”展开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默默奉献的人的赞美。

11.这样写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作者对“那树”的深厚感情。

12.“那树”经历了五十个春秋,依然为人们遮风挡雨,默默奉献,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片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lp0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