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与地质特征分析

本隧道工程位于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全长3.2公里,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穿越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断层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等特点。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隧道沿线共发育三条主要断层带,宽度分别为15米、23米和18米,断层带内岩体破碎,结构面发育,稳定性差。

断层带岩性主要为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局部夹有软弱夹层。岩体完整性系数Kv普遍低于0.35,RQD指标小于25%,属于极破碎岩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断层带水,水位较高,雨季施工时可能出现涌水现象。断层带附近地应力较高,存在岩爆风险。

隧道设计断面为马蹄形,开挖面积约120平方米,最大埋深约450米。根据地质条件变化,隧道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形式,其中断层及破碎带段采用加强型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采用钢拱架+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二次衬砌采用C40防水钢筋混凝土。

二、施工难点与风险分析

在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是围岩稳定性问题,破碎岩体如同散沙般难以控制,开挖后极易发生坍塌和变形。特别是在断层交汇区域,岩体结构更加复杂,就像一块被打碎的玻璃,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施工人员常常需要在头顶悬石的环境下作业,心理压力和实际风险都相当大。

地下水治理是另一个棘手问题。断层带就像天然的地下河道,雨季时水量激增,曾有过类似工程每小时涌水量达到300立方米的记录。水流不仅会冲刷软弱结构面,还会稀释泥浆,影响注浆效果。更麻烦的是,地下水中常含有腐蚀性物质,对设备和支护结构都会造成损害。

施工进度控制也面临严峻考验。正常隧道段每天可掘进34米,但在断层带可能只能推进1米左右。频繁的工序转换、支护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等都会占用大量时间。就像在泥泞中行走,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陷入困境。

通风和照明条件在断层带段会明显恶化。破碎岩体释放的有害气体增多,粉尘浓度也更高,这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不稳定的地质条件使得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之间的衔接变得尤为关键,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三、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我们采取了一套稳扎稳打、灵活应变的施工策略。在断层带施工时,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全断面开挖法,转而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就像小心翼翼地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向前推进。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给施工人员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

超前支护是我们手中的王牌。在开挖前,我们会先打设一圈超前小导管,就像给隧道戴上一顶安全帽。这些小导管直径42毫米,长4.5米,环向间距40厘米,注浆后能在掌子面前方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圈。特别危险的地段,我们还会使用管棚支护,那些108毫米的大钢管就像钢铁森林一样,牢牢守护着施工空间。

开挖过程中,我们坚持短进尺、快循环的原则。每循环只开挖0.51米,立即进行初期支护。钢拱架就像隧道的骨骼,我们采用I20b工字钢,间距50厘米一榀,牢牢支撑着围岩。喷射混凝土则像皮肤一样覆盖在钢拱架上,厚度达到28厘米,形成坚固的支护体系。

地下水治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引、排、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超前钻孔探明水源,然后安装排水管将水引出。对于涌水量大的地段,我们采用帷幕注浆,就像给隧道打上一把防水伞。注浆材料选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能够在短时间内凝固,有效封堵水流。

监测系统就像隧道的神经系统,时刻感知着围岩的变化。我们在关键断面安装了多点位移计、应力计和渗压计,数据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报警,为人员撤离和加固处理争取宝贵时间。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已经在多次险情中保护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文档评论(0)

177****35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