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一)
而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5.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教你辨析:虚词“而”是表修饰还是表承接,这是学习的难点。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
接复句中,将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者两个动作连接起来;表示修饰关系的“而”放在单句中,将同
时发生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且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做状语,或将单句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形
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与动词连接起来。“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时,如果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就
表承接;如两个动词没有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且前一动词是修饰后一动词(做状语),就表修饰。
何
用作副词。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样”。
(1)水何澹澹。(《观沧海》)
(2)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教你辨析: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答题时,就可将
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
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然后一一代入,进行筛选,就不难确定是副词“多
么”这个义项了。
其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充当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可译为“它”“他”(包括复数)。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后一个“其”)(《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用作连词。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商量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教你辨析:根据与虚词相关联的词语推断虚词的用法。有的虚词经常与别的词语搭配,有比
较固定的用法,也有比较固定的意思,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断它们的用法。例如“其”与语气词
“何”或“乎”连用,表反问语气。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文言虚词(二)
乃
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衔接,可译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inux操作系统及应用技术》全套教学课件.pptx
- 第三单元基于算法的编程基础 第6课 生活中的算法-查找与排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docx VIP
-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pdf VIP
-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年修订).pptx VIP
- 3m直尺平整度检测记录表.docx VIP
- 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xls VIP
- 2025_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陕西专用 北师大版九上:特殊四边形 一元二次方程 概率].docx VIP
- 产品售后服务体系.docx VIP
- 12SS508混凝土模块式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docx VIP
- 新02S3图集集合图.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