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年版).docxVIP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年版).docx

此文档为 AI 生成,请仔细甄别后使用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年版)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等)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病)是由NTM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可累及肺部、淋巴结、皮肤软组织、骨骼关节及全身播散,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进步和免疫功能异常人群增多,其发病率呈全球上升趋势。为规范NTM病的诊断与治疗,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及专家共识,制定本指南。

一、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

NTM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灰尘等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破损或直接接触感染人体。不同地区优势菌种存在差异:我国以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aviumcomplex,MAC)、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马尔摩分枝杆菌(M.malmoense)等为主。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者)、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近年来,非吸烟女性(尤其是存在支气管扩张或小叶中心结节者)的NTM肺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可能与环境暴露及宿主易感性相关。

二、临床表现

NTM病临床表现多样,与感染部位及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肺部NTM病:最常见类型,约占NTM病的80%~90%。起病隐匿,常见症状为慢性咳嗽(持续≥3个月)、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合并细菌感染时呈脓性)、咯血(少量至中等量)、乏力、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可有低热(体温<38.5℃)。胸部体征多不明显,合并支气管扩张或肺实变时可闻及湿啰音。

淋巴结NTM病:多见于儿童(1~5岁),以颈部淋巴结受累为主,单侧无痛性肿大,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可形成瘘管或窦道,极少伴全身症状。

皮肤软组织NTM病:多由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如手术、注射、纹身)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结节、溃疡或脓肿,可沿淋巴管播散形成“孢子丝菌病样”皮疹(如偶然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感染)。

骨骼关节NTM病:常继发于外伤或关节手术,表现为单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伴窦道形成,影像学可见骨质破坏或骨髓炎。

播散性NTM病: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如CD4+T细胞计数<50/μL的HIV感染者),表现为长期发热、体重下降、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贫血及多器官受累(如肺部、胃肠道、皮肤等)。

三、诊断标准与流程

NTM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及排除其他疾病,强调“病原学+临床”的综合评估。

(一)实验室检测

1.涂片与培养: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组织标本等行萋-尼抗酸染色,NTM抗酸染色阳性但着色较淡;培养为诊断金标准,需使用分枝杆菌专用培养基(如Middlebrook7H9、L-J培养基),缓慢生长分枝杆菌(如MAC、堪萨斯分枝杆菌)需孵育4~8周,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如脓肿分枝杆菌)需1~2周。

2.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扩增16SrRNA、rpoB、hsp65等保守基因可快速鉴定菌种;二代测序(NGS)可检测复杂混合感染或常规培养阴性病例;耐药基因检测(如脓肿分枝杆菌erm(41)基因、MAC的rrl基因)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

3.药敏试验:推荐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或比例法,参考CLSI(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最新标准。需注意:部分菌种(如MAC)无明确药敏折点,需结合临床疗效判断;脓肿分枝杆菌需区分脓肿亚种(M.abscessussubsp.abscessus)和马赛亚种(M.abscessussubsp.massiliense),前者多携带erm(41)基因导致大环内酯类天然耐药,后者多为敏感。

(二)影像学特征

肺部NTM病典型CT表现包括:①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常见于MAC、胞内分枝杆菌感染);②薄壁空洞(多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洞壁较结核空洞薄且规则);③支气管扩张(多为柱状或囊状,与病变区域一致);④磨玻璃影或实变(合并细菌感染时)。与肺结核的鉴别点:NTM病空洞周围浸润少,纤维增殖灶轻,多伴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常见卫星灶、钙化及胸膜增厚。

(三)诊断标准(参照2025年更新的国际共识)

1.确诊病例:①有NTM病相关临床表现;②影像学显示符合NTM病的肺部或肺外病变;③至少2份合格痰/BALF标本培养为同一致病菌(或1份痰+BALF培养阳性),或肺外组织标本病理证实肉芽肿性炎症且

文档评论(0)

小武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