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麻风病防治简述
;前言;麻风简史;病因及治疗演变史;显微镜下看到的麻风杆菌;唐代医圣孙思邈亲手治疗过600名麻风病患者,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专家。
几千年来,人类对麻风病的治疗进行过多种偿试。大风子于公元12世纪从东南亚输入中国,南宋白玉蟾在1127年前后就用其治疗麻风病。
砜类药的问世使麻风病进入了化学治疗阶段。1943年,Faget首先应用普洛明静脉注射治疗;1946年,Cochrane、1947年,Lowe相继使用氨苯砜(DDS)肌注和口服;多年来DDS一直成为主要的抗麻风药物。1962年,Browne等及1970年Leiker等,分别报告用氯苯吩嗪(B663)及利福平(RFP)口服治疗麻风病。;公元12世纪——大风子治疗
19世纪四十年代——砜类药物治疗
19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氨苯砜+利福平治疗
19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治疗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麻风化疗研究组推荐了用于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麻风的联合化疗(MDT)方案。;防治管理史;将病人聚居于偏辟地区或遭杀害
设立麻风病人收容所和疗养地
设立麻风病院
废除强制人身隔离,实行社会化治疗;我县麻风流行现状;至2019年底,我县累计登记病人1575人,治愈1197人,死亡243人,现症病人数56名,我县尚有4个中流行区,11个低流行区,其余为无流行区。
2020年我县患病率达到0.96/10万,基本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标准.
2020年6月29日—7月3日顺利通过州级考核验收。;麻风病细菌学;麻风杆菌的一般特点
形态
多形性,麻风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杆菌相似,经萋尼法抗酸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着色均匀的杆菌,细长、略带弯曲,也可看到对抗酸染色不均匀呈短杆状、断裂状、串珠状及颗粒状等形态。
抗酸性
麻风菌能被苯酚复红染成红色,着色后不能被酸性溶液(或酸醇溶液)脱色。
聚簇性
麻风菌在细胞内外多呈团、束状排列。;生长温度:麻风杆菌适宜在37℃以下的环境中生长,,一般为27-30℃。麻风杆菌主要分布在周围神经、面部、四肢伸侧皮肤。
体外活力:在干燥环境中7天以内仍有繁殖能力。低温环境中存活时???较长,-60℃到-13℃下可存活数月,0℃可存活3周,对热十分敏感,在60℃条件下,10-30分钟即完全丧失活力。
;麻风病的传染和流行;易感个体——指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自然因素——指气温、湿度、紫外线的强度等。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卫生状况、文化教育、人口流动、交通状况、风俗习惯等。;麻风病的体征和症状;
皮肤症状——绝大多数的麻风病人都具有不同形态和数量的皮肤损害,如原发性损害的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浸润和疱疹等及继发性损害的萎缩、瘢痕、角化、溃疡及鳞屑等。
;红斑;丘疹和结节
;面部浸润和眉毛脱落;耳大神经粗大;兔眼和面瘫;足底溃疡;神经症状——麻风菌具有嗜周围神经的特性。几乎所有的麻风病人迟早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且皮肤损害与神经损害是互相关联的。麻风神经损害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所致的损伤,其次是麻风菌侵入后炎症细胞的浸润。引起充血、水肿和压迫,导致病理性损害加剧。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理性改变。
表现为——神经粗大、神经脓疡与钙化、神经纤维化、神经功能障碍。;触摸三条重要神经;触摸正中神经;触摸尺神经;触摸腓神经;
几条神经的分布
1、耳大神经
2、尺神经
3、正中神经
4、桡神经
5、腓总神经
6、眶上神经
7、面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尺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眶上神经;面神经;面神经;麻风病的临床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从方便现场治疗和管理的目的出发,规定将所有细菌指数(BI)阳性病人称为多菌型病人(MB),所有BI阴性者称为少菌型病人(PB)。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决定在无条件查菌的地区可按临床分类,即皮损在6块(含6块)以上或神经损害在2条以上者归为MB。;麻风病的临床分类;临床表现;BT型麻风的皮肤损害——可有红斑、浅色斑或斑块,边缘清楚,大的皮损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有的皮损呈环状,内外缘均较清楚,中央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免疫区”。数目较多,但分布不对称,浅感觉障碍明显。
皮肤涂片常规查菌阳性(1+~2+)
组织病理变化抗酸染色阳性(1+~2+)。;BB型麻风的皮肤损害——皮损较复杂,具有多形性和多色性,大小不一,分布广泛但不对称,皮损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或内缘清楚外缘模糊。有的皮损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单元草原牧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课件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共建网络美好家园》ppt课件.pptx
- NB-T11409-2023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pdf VIP
- 养鸡技术大全技术详略 - 畜牧.doc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课件(共531页PPT).pptx
- 湘科版2017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解.pdf VIP
- 宗教事务条例培训.pptx
-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多发性痛风石一例并文献复习.pdf VIP
- 5.1 认识大数据 课件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pptx VIP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