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
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
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
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可
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
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
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
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
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
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
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
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
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国”(周
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
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
“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
“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
乃是褐绿色。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密窄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
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
127
第页,共页
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
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
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木叶”所以是属
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
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落木千山天远
大”(黄庭坚《登快阁》),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木叶”乃是“木”
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
性格形象。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材料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叠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
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节,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
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
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习活动 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docx
- 学习活动 一 丰富词语积累.docx
- 学习活动 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docx
- 学习活动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docx
- 【历史】陕西省榆林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历史】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历史】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 【历史】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一)试题(解析版).docx
- 【历史】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解析版).docx
- 【历史】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 学习活动 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pdf
- 学习活动 一 丰富词语积累.pdf
- 学习活动 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pdf
- 学习活动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pdf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 【历史】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解析版).pdf
- 【历史】陕西省榆林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pdf
- 【历史】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pdf
- 【历史】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解析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