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谏逐客书》有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谏逐客书》有感

——优秀文秘与伟大政治家思想交融的传世经典

李斯的《谏逐客书》堪称中国古代优秀文书写作的典范,这是读了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触。文章开门见山,层层紧扣中心论点,采用各种写作手法加以论断,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语言平实有力,字字铿锵,直击人心。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未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琬、冯阶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这就是史书上关于李斯生平的简介,不可否认他一生所作出的贡献、成就可谓卓著,秦国若是没有他的帮助,虽不至于不能统一天下,但至少也会晚很多年,法家思想的指导,“废分封,行郡县”,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度,“车同轨,书同文”一系列的思想观点为秦所用,直接推动了秦的大一统进程。

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斯“谏客”的语言艺术及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想,如果当时被驱逐的人中没有李斯,他是否会上书这样一篇文章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会,因为他是一个政治家或者说是一个“政客”,在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是一个“政客”,以自己的升迁前程为准则。他知道上书如果被秦王采纳了,自己会有一番大的作为,会被秦王重用。而政治家则是心系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他没有这样博大的胸怀,这个却又是韩非所具备的,而韩非又是重在理论思想的研究;李斯的实践,将法家思想用于秦的治国,韩非的理论,发扬了法家思想,一个是提出,一个是使用,韩非提出的理论绝大多数都为李斯采用了,在某种程度上说,韩非可谓是李斯的“军师”,而李斯也因此将法家的思想用在了实践,让后世的国家制度得以完善和发展。因此思想上韩非自然远高于李斯,而从政治和作为方面讲的话李斯远超韩非。同为荀子的弟子,虽师承儒学却成于法家思想,这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儒学研究方面虽没有突出的成绩,却仍对法家思想有了一定的影响,在法家思想中也包含了儒学的一些影子,李斯对荀子的思想既有吸收也有摒弃,他强调人要接受教育和约束---韩非和李斯接受了他的“性恶”观点,才有了后来法家思想中用法律来约束人们,荀子的“性恶论”与李斯趋利的人生选择就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涉及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影响了仕途前程,他果断的写出了《谏逐客书》这样一篇经典名作,也因为这篇文章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李斯在得知自己亦在被逐行列之后,可谓立即就上书秦王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意见反应给秦王,体现了一个优秀秘书对事情的敏感、重视,当然,很可能是因为事情涉及自己才会有如此迅速敏捷的反

耸动秦王;在论说的次层则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再接着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总之,每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显然,在人际交往、察言观色、眼界、城府方面韩非明显处于劣势,因为才能卓著让李斯深为嫉妒,最终韩非终因自己的才能被李斯杀害。这也不无讽刺,有才能的人却不容于世!

在中国,古代就有“英雄不问出身”的说法,只要有才能,只要可以为我所用,一般都会有一个好的去处和归宿。当然,那些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贤人雅士就得另当别论了。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士族还是王侯都会有幕僚或是门客,这些门客、幕僚都是集聚四海的人才,王侯士族将其养在自己家中为自己出谋划策,这当中有的人是出于爱才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