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八章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docxVIP

22 第八章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1/NUMPAGES12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任务

目标

1.掌握日本侵华的过程,分析其侵华的原因。

2.了解局部抗战时期的抗日救亡运动,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简述日军的侵华暴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

4.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和过程。

时空

定位

一、局部抗战

1.日本侵华[1]

(1)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2)直接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日本,为缓解国内矛盾,摆脱困境。

2.表现(连线)

3.国共对日政策

(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2)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中国局部抗战

爱国军人

1933年长城抗战

东北人民

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

青年学生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一二

共产党员

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浴血奋战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3]

二、全国抗战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5]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6]

对占

领区

政府犯

罪行为

南京大屠杀

长达六周,30多万中国军民遇害

慰安妇

制度

违反人道主义和国际法原则

细菌战

组建731部队,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1万人

殖民

统治

政治侵略

实行“以华制华”方针,1940年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经济掠夺

实行“以战养战”方针,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征苦力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

实施“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进行疯狂“扫荡”

对国统区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对重庆进行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造成重大伤亡

[1]日本侵华背景

[2]华北事变的影响

(1)促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3)加深了英美与日本的矛盾。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英美通过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英美派来抵制日本。

[3]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形势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性和爱国性。

[6]如何认识日本侵华的本质及启示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

(2)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之一,狂妄自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的目标是要称霸世界。

(3)日本素有军国主义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保持足够的警惕。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探究活动]

材料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月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月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主编《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史(1931—1945)》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由点到面(从东北扩展到全国);具有广泛性(各阶层参与);发展迅猛;斗争形式多样。

材料二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态度变化:对日本侵略者由“不抵抗”变为抗日御侮。原因:日本加速侵略中国的步伐,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共产党推动西安事变和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程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5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