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docx

鼻前庭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前庭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鼻前庭作为鼻腔的起始部,是呼吸气流的第一道门户,其解剖位置表浅但结构精细,覆盖皮肤与黏膜移行区域,富含毛囊、皮脂腺及汗腺。鼻前庭恶性肿瘤虽发病率较低(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3%),但因局部解剖复杂、早期症状隐匿且易侵犯周围组织(如鼻翼、鼻中隔、面部皮肤),常导致治疗后功能障碍及外观改变,给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带来多重挑战。临床实践表明,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不仅能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更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是多学科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围绕“鼻前庭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展开系统阐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二、疾病概述

鼻前庭恶性肿瘤是指发生于鼻前庭皮肤或黏膜的恶性增生性病变,以鳞状细胞癌(约占60%-70%)最常见,其次为基底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及黑色素瘤等。其发病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鼻前庭炎、反复挖鼻)、紫外线暴露(尤其长期户外工作者)、HPV感染及吸烟等因素相关。早期症状多表现为鼻前庭区无痛性小结节或溃疡,易被误认为“疖肿”或“湿疹”;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出血、鼻塞、分泌物增多(带血或脓性),甚至侵犯鼻翼软骨、面部皮肤或眼眶,导致面部畸形、眼球移位等。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需保证安全切缘),联合放疗(术前新辅助或术后辅助)、化疗(晚期或转移性病例)或靶向治疗。由于病变部位特殊,患者常面临呼吸功能受限、面部外观改变及放化疗副作用等问题,对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护理评估

在制定护理方案前,需通过系统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

主观评估:重点收集患者主诉,包括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0-10分量化)、鼻塞对呼吸及睡眠的影响、分泌物性状(是否带血、异味)、是否存在嗅觉减退;了解病史(病程长短、既往治疗史如是否接受过放疗)、过敏史(尤其对消毒剂或敷料材质);关注心理状态,如因面部外观改变引发的焦虑、因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或因治疗费用导致的经济压力。

客观评估:通过专科检查观察肿瘤范围(记录大小、深度、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局部皮肤状态(有无破溃、渗液、感染)、区域淋巴结(颌下、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固定);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如CT/MRI明确侵犯深度,病理报告确认分型);评估功能障碍,包括经鼻呼吸通畅度、面部运动(如微笑、皱眉是否受限)、口腔闭合能力(若侵犯上唇)。此外,需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如是否能自行清洁鼻腔)及家庭支持系统(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照护能力)。

四、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常见护理诊断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急性/慢性疼痛:与肿瘤侵犯神经、手术创伤或放疗后组织损伤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肿瘤破溃、手术切口或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相关;

3.焦虑/恐惧:与面部外观改变、疾病预后不确定及治疗副作用有关;

4.潜在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手术切缘血管丰富)、感染(鼻腔暴露易受污染)、放射性黏膜损伤(放疗导致黏膜干燥、溃疡);

5.知识缺乏:缺乏鼻前庭肿瘤护理、放化疗注意事项及自我监测的相关知识;

6.呼吸形态改变:与肿瘤或术后肿胀导致鼻腔狭窄有关。

五、护理目标

针对上述诊断,制定可量化、可实现的护理目标:

术后3日内疼痛评分≤3分(NRS),放疗期间疼痛控制在可耐受范围;

术后1周内手术切口无渗液、感染,放疗区域皮肤无Ⅲ度及以上放射性损伤(按RTOG分级);

患者焦虑评分(SAS量表)较入院时降低20%,能主动表达需求并配合治疗;

住院期间无出血(出血量<50ml/日)、感染(体温<38.5℃,白细胞计数正常)及严重黏膜损伤(无影响进食的溃疡);

出院前患者及家属掌握鼻腔清洁、皮肤护理、症状监测的方法;

术后2周内经鼻呼吸通畅度较术前改善50%(通过鼻阻力测量评估)。

六、核心护理措施

(一)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准备:除常规术前宣教(禁食禁饮、备皮)外,重点指导患者练习经口呼吸(因术后鼻腔填塞可能影响经鼻呼吸),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图片或模型解释手术范围及术后可能的外观变化(如鼻翼部分缺损),帮助患者建立合理预期。皮肤准备需彻底清洁鼻前庭及周围皮肤(避免用力搓揉,防止肿瘤破溃),若存在局部感染,需先予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控制。

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重点观察鼻腔填塞物渗血情况(记录渗血面积及时间,若30分钟内渗血超过5cm×5cm,提示活动性出血,需报告医生处理);监测心率、血压(出血易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疼痛管理:采用“阶梯镇痛”,轻度疼痛(NRS≤3分)予冷敷(冰袋外敷鼻周,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中重度疼痛(NRS≥4分)遵医嘱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弱阿片类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提供办公文档、医学文档,医学课件等文档写作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