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隋唐科举初创研究
引言
站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石台孝经》碑前,指尖轻触碑身上斑驳的刻痕,忽然想起千余年前那些在长安朱雀大街上提着书箱赶考的学子。他们或许来自终南山下的农舍,或许来自洛阳城外的酒肆,却因一套崭新的选官制度,有了与世家子弟同场竞技的机会。这套制度,便是中国古代选官史上的里程碑——科举制。而它的萌芽与成长,恰在隋唐这两个承前启后的王朝。从隋文帝”分科举人”的试探,到武则天”殿试”的创举,从明经科的经义背诵到进士科的诗赋策论,隋唐三百年间,科举制完成了从草创到定型的关键跨越。这段历史不仅是制度史的重要章节,更是一幅折射时代变迁的社会画卷。
一、科举初创的时代土壤:从九品中正到隋唐变革
要理解科举制为何诞生于隋唐,必须先回望它的”前浪”——九品中正制。这套由曹魏陈群设计的选官制度,初衷是在战乱频仍的汉末三国,通过”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状”,为朝廷选拔人才。但到了两晋南北朝,随着门阀士族的崛起,中正官逐渐被世家大族垄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成了常态。笔者曾在南京六朝博物馆见过一方东晋时期的墓志,墓主姓王,不过是地方小吏,墓志却洋洋洒洒列了二十三代先祖的官爵,足见当时”门阀即身份”的社会逻辑。
这种局面在隋唐面临双重挑战。政治上,隋代北周、唐代隋的政权更迭中,关陇贵族集团虽仍是核心,但南朝旧族、山东士族与寒门新贵的势力此消彼长,中央亟需一套能突破地域、家族限制的选官体系,强化对全国人才的控制。经济上,均田制的推行让大量自耕农获得土地,庶族地主阶层崛起,他们有财富却无政治地位,迫切需要上升通道。文化上,经历了南北朝佛道兴盛后,儒学复兴成为趋势,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考试内容,恰好能整合南北文化认同。
隋文帝杨坚对此感受颇深。开皇三年(583年),他在诏书中直言:“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遣,朕将铨擢。”这种对”才用”的强调,已隐隐指向”以才取人”的新方向。开皇七年(587年),他下令”诸州岁贡三人”,考试科目为”志行修谨”“清平干济”,虽未明确”科举”之名,却已具备分科考试的雏形。
二、制度草创:隋朝的探索与突破
隋朝虽短(仅38年),却为科举制埋下关键火种。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的两项举措,被后世公认为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其一为”置明经、进士二科”(《通典·选举典》),其二为”始置进士科”(《旧唐书·杨绾传》)。这里的”明经”侧重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与理解,“进士”则更重策论,要求考生针对时政发表见解。
但隋朝的科举还带着明显的过渡色彩。首先,录取人数极少。据学者统计,整个隋朝通过科举入仕者不过十余人,其中最有名的是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他在开皇年间”举授承奉郎”,但更多是靠荐举而非纯考试。其次,考试程序未规范化。考生多由地方官”贡举”,中央仅做简单策试,尚未形成”解试-省试”的层级体系。最后,世家大族仍占优势。如大业年间考中进士的杜正伦,出身京兆杜氏,是典型的关陇士族。
不过,这些”不完美”恰是制度初创的常态。就像西安隋大兴城遗址中那些半砌半土的城墙,虽未成型,却标定了未来的方向。隋朝的意义,在于打破了”非士族不官”的铁律,让”读书-考试-入仕”的路径成为可能。
三、制度定型:唐朝的完善与创新
唐朝是科举制真正”长大成人”的时期。从高祖李渊”令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唐会要·贡举上》),到玄宗李隆基”始置集贤院,选文学之士”,再到武则天”策问贡人于洛成殿”,唐朝统治者用近三百年时间,将科举的框架、程序、内容打磨得愈发清晰。
3.1科目体系:从单一到多元的拓展
唐朝科举分常科与制科两大类。常科是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主要有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字等科,其中明经与进士最受重视。明经又分”帖经”“墨义”“策问”三场:帖经类似今天的填空题,将经书贴住几字让考生补全;墨义是口头或笔答经文的注疏;策问则要求结合经义分析时事。进士科最初与明经类似,到高宗朝后逐渐加重诗赋,“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通典》)。
制科是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特殊考试,科目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专为选拔特殊人才。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他的策论《策林》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3.2考试流程:从松散到规范的演进
唐朝科举的程序可概括为”三级考试”:首先是州县主持的”解试”,考生需先通过本县考试,再由州府推荐到中央;其次是尚书省礼部主持的”省试”,这是核心环节,考场称为”贡院”,考生需自带水、烛、餐具,在号舍中应试;最后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虽在唐朝多为象征性仪式(武则天首创),却为后世殿试制度奠定基础。
为防止舞弊,唐朝也有初步的防弊措施。比如”别头试”,即主考官的亲属需另设考场;“糊名”虽未全面推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8).docx
- 2025年人工智能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2).docx
- 2025年企业数字化战略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9).docx
- 2025年医药研发注册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9).docx
- 2025年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3).docx
- 2025年微软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3).docx
- 2025年数据可视化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2).docx
- 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9).docx
- 2025年智慧城市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1).docx
- 2025年注册地质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3).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