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docVIP

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鞅①立信

商鞅令②既具③,未布④,恐⑤民之不信己,乃⑥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⑦民有能徙⑧置北门者予⑨十金⑩。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

(注释)

①商鞅(yāng):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②令:指变法的命令。

③既具:已经具备。这里指制定完备。

④未布:尚未公布。

⑤恐:恐怕,担心。

⑥乃:于是。

⑦募(mù):广泛征求。

⑧徙(xǐ):搬,迁移。

⑨予:给予,授予。

⑩金;古代货币单位。

?怪;感到奇怪。

?辄(zhé):立即,就。

?明:表明。

?卒:最终。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商鞅令既具(_________)

(2)乃立三丈之木(_______)

(3)辄予五十金(________)

(4)卒下令(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民怪之,莫敢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看,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与诚信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已暮矣(暮:晚了)?B.安敢戏其君(戏:戏弄)

C.日出之阳?(阳:太阳)?D.何不炳烛乎(炳:点,点燃)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请救于齐?B.苛政猛于虎

C.闻达于诸侯?D.黄鸟于飞

[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盲臣安敢戏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请用原文回答,并说明师旷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宋人有闵其苗???闵(_____________)

揠之者???揠(_____________)

予助苗长矣???予(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________)?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苗则槁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ngge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