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言词语和句式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2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3文言词语
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词多义(二)古今异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现象。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来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畔:田界。——本义旁边(因田界在田地的边处而引申出)。——引申义通“叛”,背叛。——假借义(一)一词多义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一:属sh?: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zh?:连接:衡少善属文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一词多义
010203040506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01示例二:兵02兵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03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04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05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06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
⑤?????以为妙绝?(《口技》)
⑥?????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⑦?????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⑧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一词多义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绝”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动词?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动词?隔绝《桃花源记》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劝学》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动词?停止?消失《石钟山记》
⑤?????以为妙绝?形容词?到了极点《口技》
⑥?????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核舟记》
⑦?????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副词?完全?绝对《促织》
⑧绝云气,负青天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
(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0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02九岁不行,至于成立03腹犹果然0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05神人无功,圣人无名06古今异义
01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02而刘夙婴疾病03悦亲戚之情话04盛筵难再05千里逢迎06众人匹之,不亦悲乎07穷且益坚古今异义
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谷(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江、河
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先帝不以臣卑鄙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涕(眼泪—鼻涕)信(信使—书信)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03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04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01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02(三)通假字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大致同音)1、同音通假乃瞻衡宇(横)云销雨霁(消)俨骖腓于上路(严)北冥有鱼(溟)此小大之辩也(辨)夙遭闵凶(悯)常在床蓐(褥)零丁孤苦(伶仃)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外五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3)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名词活用为动词: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范增数目项王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
3、动词作名词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