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简介】
许浑(约778—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多描写自然风景,尤擅长七言律诗。许浑与李商隐、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实则早于李商隐,与杜牧年龄相近。其诗作风格沉郁,注重对仗工整与意境深远,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等。
【创作背景】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作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许浑当时赴长安应考或任职,途经潼关驿楼所作。潼关自古为军事要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人登楼远眺,秋日萧瑟之景与自身羁旅之思交织,遂成此作。全诗以景衬情,抒发怀才不遇、前途未卜的复杂心境,体现盛唐向晚时期文人的典型情绪。
【原文呈现】
```
夕日下潼关,苍苍落木间。
连山黄入楚,一水分流还。
野烧云霞碎,孤城鼓角环。
谁怜远客恨,空望玉京山。
```
【白话翻译】
傍晚夕阳西沉,映照潼关城楼,苍茫暮色笼罩着凋零的树叶。远山连绵,呈黄色延伸至楚地方向;一道河流从城中穿过,水流曲折回旋。旷野中烽火燃起,将云霞染碎;孤零零的城池里,鼓角声此起彼伏。谁又能理解我这远方客子的愁绪?只能空望着长安城的方向。
【诗词赏析】
1.首联“夕日下潼关,苍苍落木间”
以“夕日”点明时间,渲染苍凉氛围;“落木”暗合秋意,与“苍苍”叠词增强画面感,奠定全诗基调。潼关作为地理标志,暗示诗人即将踏入仕途,但环境描写已透出隐忧。
2.颔联“连山黄入楚,一水分流还”
巧用“黄”“流”二字,描绘山河壮阔又带萧瑟。山色“入楚”显空间辽阔,水流“分流还”暗喻人生歧路,暗合科举之路的波折。对仗工整,符合盛唐律诗规范。
3.颈联“野烧云霞碎,孤城鼓角环”
“野烧”与“云霞”形成动态对比,烽火映天与自然色彩交织,象征局势动荡;“孤城”反衬“鼓角”的嘈杂,突出诗人孤寂心境。此联以听觉与视觉结合,强化羁旅之苦。
4.尾联“谁怜远客恨,空望玉京山”
直抒胸臆,“谁怜”二字道尽无人理解之痛,呼应前文景物描写。“玉京山”暗指长安,但“空望”二字显露失望,体现诗人既渴望功名又害怕失败的两面性。
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情感层层递进,符合“寓情于景”的唐诗美学。许浑善于用色彩(黄、苍、碎)与动静(入、流、环)营造立体画面,同时通过“孤城”“远客”等意象深化主题,堪称七律中的“秋兴”名篇。
【常见考点汇总解析】
1.意象分析
-“落木”“夕阳”象征衰落与迟暮,暗合科举失意的心理;
-“野烧”“鼓角”体现政治暗流,呼应晚唐历史背景。
2.结构技巧
颔联、颈联严格遵循平水韵,对仗中“连山”对“孤城”,“黄”对“鼓角”,体现诗人律诗功底。
3.主题争议
学界有观点认为此诗与许浑晚年隐居经历相关,但结合唐代文人普遍的“羁旅情结”,更倾向解读为科举途中的苦闷。
4.比较鉴赏
与王维《使至塞上》同写边塞秋景,但许浑更注重内心情感表达,王维则侧重“大漠孤烟直”的壮美,风格差异明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