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走进文言文202X蘑菇小课堂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的重要吗?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的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断句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也就是给古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通常用斜线(/)给文言文断句.
在船舷上刻记号找剑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做到停顿得当。对照译文,尝试理解古文字词,从而了解古文整体意思。通过分析重点词句领悟本课寓意,懂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秦相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晰,停顿得当。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师友互助,对照文言文和译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理解下列字词:涉江:自:坠:遽:契:曰:所从:止:求:行:若此:惑:提示:师友互读两遍,一人读古文,一人读相应译文,边读边在译文中圈画出上述字词的意思。渡江从掉落赶紧刻说……的地方停下来找走像这样糊涂
0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添加标题02注解:涉江:渡江其:代词,他的自:从坠:掉,落添加标题03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入水中。添加标题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注解:遽:赶快,马上。契:同“锲”,刻所从:……的地方。坠:掉、落译文: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注解:止:停止。其:代词,指他。所契者:刻记号的地方。求:寻找。0102译文: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译文: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注解:行:走,行走。矣: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可理解为:“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岂不是……吗?02不亦……乎:表示反问的习惯格式,可译为“不是……吗?”注解:若此:像这样01译文: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惑:糊涂03
CBA已行矣,而剑不行已行矣,而剑不行已行矣,而剑不行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01人已行矣,而剑不行02记号已行矣,而剑不行03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