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诗歌鉴赏题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方法,它的范围非
常广泛,包括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由于篇幅限制,这里
只讲第一种——表达方式,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其余技巧随后陆续发。
表达方式一共五种:抒情、描写、议论、记叙和说明。而诗歌中主要运用抒情、描写、
议论和记叙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一、抒情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等表明爱
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
操。
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
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时情感直露,感情强烈,节奏紧张。
直接抒情的作用是: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三类: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
①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来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
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常常是诗
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②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又叫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诗人运
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
示作品的主旨。在古代诗歌中梅、兰、竹、菊、莲、雁、蝉等意象,是诗人常写的对象,
用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唐代“咏蝉三绝”——虞世南《蝉》、骆宾王《在狱咏蝉》和
李商隐《蝉》。
③借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来表达对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又如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
怀,意蕴悠远。
二、描写
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神态和动作,所以又叫直接描写。
比如《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
葱根,口如含朱丹”这几句通过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刘兰芝被遣前精心打扮,
流光溢彩,极尽张扬之能事,旨在说明刘兰芝美到极致。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
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侧面描写又
叫间接描写。
如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有一种美叫罗敷的美,罗敷具体怎么美,是很难描绘的,所有作者笔势一转,不直接写
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
空间。你想她多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细节描写
有的资料上把细节描写单独列出。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
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
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
章的可传读性。
比如唐代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弹琴的姑娘为博得“周郎”一顾,故意通过“误拂弦”这个细节吸引“周郎”注意。“欲
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
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
三、议论
议论,不是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如果诗中议论过多,就很容易失去形象性。但是,诗
歌创作并不排斥一切议论。从古代诗歌来看,有一些好的诗中议论。
(1)关键之处的警句。
在诗的关键之处,常有一些警句,这警句多是议论性的。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行文
到中间来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梦游天姥吟留别》行文至最
后以议论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