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甘肃长城:探寻陇原大地上的长城
大地苍茫,长城如龙,汇集时空。
长城是中国古代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是气候、物候的临界线,是融合了中华民族血脉的感情线,以长城为中心的城堡、墩台等军事设施,如同一个巨大的辐射源,文化、文明不断扩散,在冲突中包容,在包容中集聚力量。
正是长城,把一个个封闭的文化归拢、清理、整合为崭新而具有强大活力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圈。
长城,是甘肃文明永恒的纪念碑。
甘肃境内的明长城山丹段
一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谪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被嘉峪关的雄伟壮丽所震撼,遂作《出嘉峪关感赋(二首)》。“东南谁比此关雄”“天下第一雄关”,准确描述了甘肃长城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
甘肃地域狭长,是连接祖国内陆和西部边疆的战略要地,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交流要道,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三千年,历代文人墨客以长城为内容写下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
反映镇守边关将士征战生活的“塞下曲”、长城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和地位,成为万世不朽之诗篇。汉武帝刘彻有“天马徕兮从西极”之兴叹。隋炀帝杨广对长城则是赞叹不已,《饮马长城窟行》一诗道出了筑长城之意义所在:“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宋朝释文用短短二十言即说明秦长城之作用,其《悠悠万里行》写道:“秦既灭六国,驱民筑长城,长城三千里,将以艰胡兵。”唐代诗人岑参在边关数年,对边关将士守关征战生活体会颇深,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关将士征战戍边活动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边塞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诗句勾画出边关壮美的风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叹,道出了多少离别之情。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写尽古时边关的凄凉与艰辛。而甘肃长城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长城文化的精髓。
在甘肃,战国秦长城墙体及两侧文化层堆积处和重要的障堡遗址中,所发现的战国中晚期至秦末的实物,有力证实了遗存的真实性。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可信性。
在甘肃,汉代长城考古发掘出的汉简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都有明确的时代纪年,完全与文献记载相吻合,有力印证了长城的真实性。甘肃汉代长城实体与汉简文献是甘肃汉代长城的重要标志,在全国首屈一指。
汉王朝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保持着庞大的军事建制,长城一线的墩、台、堡,到处都是旌旗猎猎。与此同时,汉长城一带的军屯,也随之轰轰烈烈地展开。军屯的主要劳动力是士卒,他们一面从事农耕,一面戍守边疆,“且耕且守”,但以农耕为主,居延汉简记载有“田卒”“河渠卒”“牧士”等反映士卒劳动者分工的称谓。屯田制度,使边塞的游牧生活方式与内地的农耕生活方式相互促进与融合,引发了边塞文化的革命。
甘肃长城遗存主要有战国秦和汉、明三代长城,甘肃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占全国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1738千米,为全国之首。保存较好,时代特征明显,防御体系完整,“因地制宜”特点突出,类型丰富,素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称。甘肃长城分布在全省11个市(州)38个县(区、市),从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直至公元17世纪的明朝末年,几乎伴随着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的兴衰起落,囊括了墙体、关堡、壕堑、烽燧和自然天险等全部长城类型,包含有黄土夯筑、沙土堆筑、砖石砌筑、土石混合、沙石夹杂芦苇或红柳等各种构筑方式,在全面体现中国长城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是我国土质长城的典型代表。
玉门境内的汉长城
二
“不到长城非好汉”,昔日虎踞龙盘的长城是我国古代保境安民的军事性工程,如今长城首要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世界性的旅游景点供人们怀古览胜。
在长城关隘、古城烽燧间感知历史风云,在冰川雪峰、大漠戈壁上饱览自然奇观,在丝路印象、奇幻漂流中感受科技游乐的无穷魅力,文化旅游产业继续延伸拓展。
讨赖河中的讨赖河墩,是明代长城最西面的一个墩台,有“长城第一墩”的名号,依托长城文化的底蕴,建起了地下谷、观景平台、滑索、吊桥、“中华龙林”等景点,这些景点依傍着气势磅礴的讨赖河大峡谷,河谷与景点相互衬托,有无尽的野趣,也有杀伐征战的气氛。
“悬壁长城—黑山峡丝绸之路旅游景区”是嘉峪关一带文化传承所积累的精华展示。该景区位于嘉峪关市西北11公里处、峪泉镇黄草营村附近,距嘉峪关关城8.4公里,景区以展现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为主题,兼顾西部风光山水的主要特征,处处精雕细刻,保留了原有的自然风貌。景区内悬壁长城自身的独特性体现着厚重的长城文化,黑山峡原始荒蛮的自然风貌和厚重的历史感体现着博大的丝路文化,黑山岩画的古老、多样和神秘性,体现出这一地域深厚的文化背景……三者的结合,使这一景区,在西部旅游资源中的独特价值得到充分挖掘。
铭记长城历史,弘扬长城文化,位于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内的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正是以展示长城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