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幼儿安全教育故事与案例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索欲强,但认知水平有限,自我保护能力薄弱,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对幼儿进行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是家庭和幼儿园的重要职责。本文将通过精选的故事与案例,聚焦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供专业的教育启示与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居家安全:守护“小小探险家”的港湾
家,本应是最安全的港湾。然而,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幼儿而言,家中的许多角落和物品都可能潜藏着未知的危险。
(一)“插座里的小怪兽”——用电安全
案例聚焦:
乐乐(3岁)在客厅玩耍时,发现墙角插座的一个插孔空着,像个“小嘴巴”。他好奇地把手里的小玩具螺丝刀伸了进去,瞬间感到一阵刺痛,吓得大哭起来。幸好妈妈及时发现,乐乐只是轻微触电,并无大碍。
教育启示与延伸:
1.认知危险,命名“禁区”:家长应尽早利用绘本、图片或真实情景,向孩子形象地解释电的危险性,将插座、电源开关等称为“有电的危险地带”或“小怪兽的家”,明确告知不能触摸。
2.物理防护,防患未然:使用安全插座盖封堵未使用的插孔,将电源插排放置在孩子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孩子攀爬后能够到高处的电器。
3.情景模拟,强化记忆: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安全小卫士”,识别家中的用电安全隐患,或模拟“如果看到别人碰插座怎么办”(大声呼救,告诉大人)。
(二)“厨房里的‘火’与‘热’”——防火防烫安全
案例聚焦:
奶奶在厨房做饭,油锅正热着。4岁的朵朵闻到香味,好奇地跑到厨房,想看看奶奶在做什么好吃的。她伸手去够灶台边的锅铲,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一个热水瓶,热水溅到了她的小腿上,造成了轻微烫伤。
教育启示与延伸:
1.明确界限,“厨房不是游乐场”:告诉孩子厨房在做饭时是“危险区域”,有火、有热水、有热油,不能随意进入。可以在厨房门口设置一个“安全线”。
2.识别危险标识,学习求助:教孩子认识“小心烫伤”、“小心火灾”等简单的安全图标。告诉孩子如果看到冒烟、有火星,或者自己被烫到,要立即告诉大人,并学会说“烫!烫!”。
3.安全示范,正确引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在家长监护下参与一些简单的厨房活动(如洗菜),并趁机讲解哪些东西是热的、危险的,如何安全地避开。强调端热汤热水时要“绕着走”。
(三)“看不见的‘杀手’”——误食与窒息安全
案例聚焦:
2岁的明明自己在客厅玩积木,妈妈在阳台晾衣服。过了一会儿,妈妈听到明明剧烈咳嗽,脸色发青,赶紧跑过去,发现明明嘴里含着一颗小珠子,已经呛入了气管。妈妈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最终化险为夷。
教育启示与延伸:
1.危险物品,妥善保管:将药品、清洁剂、化妆品、小零件(如纽扣、珠子、硬币)、细小玩具等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或使用带锁的柜子。
2.养成良好进食习惯:吃饭时要安静坐着吃,不边跑边吃,不嬉笑打闹,嘴里有食物时不说话。避免给3岁以下幼儿食用果冻、坚果、硬糖等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
3.学习急救知识,有备无患:家长应学习基本的婴幼儿急救知识,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呛咳处理等,关键时刻能挽救孩子生命。同时,家中应常备急救电话。
二、外出安全:擦亮双眼,平安出行
幼儿对外界环境充满好奇,但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外出时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一)“热闹地方别乱跑”——防走失安全
案例聚焦:
周末,爸爸妈妈带5岁的童童去逛商场。商场里人很多,童童被一个玩具店的橱窗吸引,停下来多看了几眼,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童童立刻慌了神,开始哭泣。幸好一位商场保安发现了他,通过广播找到了焦急的父母。
教育启示与延伸:
1.牢记关键信息:反复教孩子记住自己的姓名、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和父母的手机号码。可以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帮助记忆。
2.约定“集合点”与求助对象:告诉孩子如果在公共场所与大人走散,不要慌张,不要跟陌生人走。要待在原地(或找一个显眼的、安全的地方,如商场服务台、收银台)等待,并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如警察、保安、商场服务员)求助,告诉他们自己走丢了,并说出父母的信息。
3.情景演练,模拟应对:在家中或安全的公园,进行“走失”情景模拟游戏,让孩子练习如何应对。外出时,时刻提醒孩子“拉紧大人的手”、“不要离开大人的视线”。
(二)“马路不是游戏场”——交通安全
案例聚焦:
几个小朋友在小区门口的马路边追逐嬉戏。7岁的强强为了捡一个滚到马路中间的皮球,没看两边来往的车辆就冲了过去,险些被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到,司机紧急刹车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教育启示与延伸:
1.学习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通过儿歌、动画、图片等形式,教孩子认识红绿灯、斑马线、人行横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