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课导入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认识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文化的新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时空坐标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第一章
一、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思考:根据课本P45的内容,梳理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特点。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思想活跃思想特点:多元共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1.发展概况
道士儒生僧侣《一团和气图》佛教儒家道教三教并立,三教合一一、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秦汉时期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争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国家分裂、政权更迭、战争频繁、道德沦丧。汉代儒学不适应魏晋的社会现实(自身缺陷)。探究一: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衰微?佛教和道教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该时期的思想文化。探究二: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地提倡。——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佛教来源于印度,是外来宗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道教是本土产生的宗教,主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佛教,心灵的宗教道教,生命的宗教“菩萨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他推崇佛教达到高潮。(2)统治者的提倡。(1)符合人民和统治阶级的需要。
2.反佛运动思考:佛教的盛行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材料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司马光《资治通鉴》(1)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2)寺院经济不利于国家的赋税徭役;材料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范缜《神灭论》(3)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思考:如何应对佛教盛行问题?官方:统治者灭佛运动“三武一宗之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民间:反佛思想的出现范缜神灭论韩愈复兴儒学
材料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升,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摘编自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及特点。原因:儒学的自身活力丧失,影响力下降;社会动荡侵蚀了儒学信仰的政治、物质基础;佛道思想对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特点:继承并发展儒学;吸收道家学说;敢于置疑,大胆创新。知识拓展:魏晋玄学儒学玄学化
知识拓展:魏晋玄学竹林七贤图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3、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儒学玄学化
材料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瑶《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根据材料中的“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5).pptx
-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7).pptx
-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pptx
-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pptx
-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