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的历史发展分析4400字】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剧的历史发展分析

扬州原位古代九州之一,后经历历史的更迭流转,现代的扬州为江苏省的地

级市。作为纳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其地方艺术文化丰富,表演表现

形式多样。其中涉及音乐的艺术有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扬剧等。这些艺术种类

都使用扬州地方方言扬州话来进行演唱和表演。扬州话属于北方方言之一,是江

淮官话的代表方言之一。正是因为扬州话这一地方特色突出的语言,成为了扬

州曲艺和戏曲拥有这独特韵味和魅力的原因之一。

扬剧是戏剧艺术,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其包含融合了很多扬州地方的文化元

素和艺术元素。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扬剧,流行于江苏扬州、南京、

镇江等地和安徽来安、天长等地以及上海一带,其原名为“维扬戏〃,在新中国

成立之后改名为“扬剧〃。扬剧是由两个戏剧合并而成的。一是在苏北地区流行

的香火戏改为的“维扬大班〃。二是以在扬州、镇江等地流行的花鼓戏为基础吸

收了扬州清曲和扬州民歌的曲调形成的“维扬文戏〃。正是“维扬大班〃和“维

扬文戏”的结合加上融合了民歌小调、扬州清曲和其他剧种的音乐,才有了扬剧。

在扬剧研究者韦明铮先生在《扬剧史话》中写到:“扬剧的源头是三百年前

的扬州乱弹。〃①扬州乱弹是扬州本土最早形成的当地戏曲。在清朝李斗所著的

《扬州画舫录》中有说到:“郡城花部,皆系土人,谓之本地乱弹,此土班也。

金城外邵伯、宜陵、马家桥、僧道桥、月来集、陈家集人自集成班,戏文亦间

用元人百种,而音节服饰极俚,谓之草台戏。此又土班之甚者也。〃②其中的“花

部〃指的是除昆山腔外的传统戏曲剧种。这说明在清朝时期,扬州本土就已有扬

州乱弹,并且扬州乱弹使用扬州本地方言进行表演,表现形式和特征极具扬州当

地特色。现对于扬州乱弹的研究表明,扬州乱弹大约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于乾

隆年间发展到顶峰。扬州乱弹可以算是目前有记载可循的扬州地区最早形成的运

用地方语言的地方戏曲。在《扬州画舫录》中提到:“若郡城演唱,皆重昆腔,

谓之堂戏。本地乱弹只行之祷祀,谓之台戏。〃③这句话说明昆腔在那时就对扬

州乱弹产生影响,并且当时的扬州乱弹多表演酬神祭鬼的内容,在表演内容方面

①韦明铮.扬剧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

②李斗.扬州画舫录[M].周春东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154.

③李斗.扬州画舫录[M].周春东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154.

1

与早期香火戏的表演内容十分相似。在《扬州画舫录》中还提到:“凡花部脚色,

以旦丑、跳虫为重,武小生、大花面次之。〃①“本地乱弹以旦为正色,丑为间

色,正色必联间色为侣,谓之搭伙。跳虫又丑中最贵者也,以头委地,翘首跳道

及锤铜之属。〃②这里的“跳虫〃指的是不开口说和唱,只是做翻打跌扑的行当。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扬州乱弹在角色行当侧重旦和丑这与早期扬州花鼓

戏侧重的角色行当也十分相似。可见扬州乱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扬州香火戏和

花鼓戏的形成。

上面说到“维扬大班〃是由香火戏发展形成而来的。扬州香火戏形成于扬州

和苏北的农村,由“牛栏〃、“安土〃、“青苗〃等会发展而来。扬州香火戏的

表演形式为化装歌舞,扮神弄鬼,其属于傩戏。香火又叫端公、潼子,也就是古

代的傩。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记载:“傩在平时,谓之香火。〃③这佐证了扬

州香火是傩这一观点。傩戏的前身是傩舞,在武俊达的《从傩舞、傩戏到扬剧》

这篇文章中有写到:“傩舞,是我国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歌舞,先秦已很盛行。〃

④这表明了傩舞的历史及其悠以,并且在最初它就用于驱鬼请神逐疫等活动。这

说明扬州的香火也是用于驱鬼请神逐疫等活动。香火主要以做会为主要的活动形

式,其仪式大致为:请神、十献、发表和打扫。在徐谦芳的《扬州风土记略》中

有记载:“扬地信鬼重巫,故俗有香火一种,以驱鬼酬神为业……往往高台搭板,

扮演小戏。声容争异,缤纷于旗鼓之间,台阁趋时,照耀乎市人之目。〃⑤书中

记载的场景是扬州的香火以酬神驱鬼为表演内容,扮演小戏来娱乐百姓,这时的

香火已与演戏相结合,这是香火转向戏曲的过渡形态的显明写照。正是因为百姓

的喜爱,香火从原本的室内发展到在外搭台子唱戏,当时有一句话形容这个场景:

“内坛是会,外坛是戏。〃内坛的“会”则是宗教人员诵念经文,而外坛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