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心理距离维度下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机制与决策偏差研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行为决策领域,早期研究者普遍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其判断和决策会严格遵循概率和统计规则。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往往并非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ahneman和Tversky于1973年发现,在不确定情境下,个体进行判断和决策时常常不能充分利用甚至忽略基线比例,这种现象被称为基线比例忽略。例如,在判断Jack是工程师还是律师的经典研究中,被试往往忽视Jack所在总体中工程师数量的比例大小(10%或90%),却过度依赖所提供的案例描述信息,从而做出判断,这清晰地展现出基线比例忽略现象。此后,众多研究在医疗决策的风险知觉、网络消费决策和组织管理等领域也证实了该现象的存在,表明基线比例忽略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决策偏差现象。
基线比例忽略研究的经典范式是向被试提供包含基线比例信息和案例描述信息的标准化决策问题。基线比例信息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总体性和抽象性描述,案例描述信息则是关于事物特殊性和具体性的描述。通常,案例描述信息不具备总体代表性,个体依据这类信息进行概率判断时,容易产生偏差。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概率判断时过度关注案例描述信息,而忽视基线比例信息或对其重视不足,这是基线比例忽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对基线比例忽略产生机制的解释主要有双加工理论和因果贝叶斯框架。双加工理论认为个体的信息加工存在启发式加工和分析式加工两种类型。启发式加工快速、自动化,占用认知资源少;分析式加工慢速、基于规则,需要较多认知资源。面对基线比例忽略问题时,由于个体认知资源有限,倾向于采用快速的启发式加工,仅关注描述性的案例信息,从而导致基线比例忽略。因果贝叶斯框架则指出,个体在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建立的因果模型来决定对呈现的统计信息(如基线比例)的使用方式。个体决策分为构建因果模型、根据统计数据对模型参数赋值、在赋值后的因果模型基础上通过贝叶斯推理得出目标任务的可能性判断这三个步骤。若基线比例不能成功嵌入个体构建的因果模型,就会出现不被充分利用或直接被忽略的情况,进而产生基线比例忽略现象。此外,相关性和易于处理效应也对基线比例忽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已有研究探讨了认知能力、年龄、比例表达方式和心理距离等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有研究者指出,以频率表述的基线比例比用概率表述的更容易被加工,能够有效减弱基线比例忽略效应,用相对频率表述的基线比例也有类似效果。关于心理距离,其概念最早由Trope和Liberman于2003年提出,指个体对目标事物接近或远离参照点时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和假设性四种维度。已有研究表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均会对基线比例忽略产生影响:当这些心理距离较近时,个体更容易出现基线比例忽略现象;而当距离较远时,个体的基线比例忽略倾向减弱。
尽管以往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研究的实验材料与被试生活实际贴合度不够,例如采用疾病风险决策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由于“病魔面前人人平等”的普遍观念,该情境的客观性较高,且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保证被试对情境的充分投入,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并且,在探讨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一方面,对于心理距离各维度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研究较少;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仅关注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直接影响,对于其内在作用机制的探究相对薄弱。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决策场景以减少决策偏差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和不足,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通过采用更贴合被试生活实际的实验材料,全面考察心理距离的各个维度,深入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以期丰富和完善基线比例忽略的相关理论,为实际决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不同维度的心理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假设性)如何影响基线比例忽略现象?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如何根据研究结果优化实际决策过程,降低基线比例忽略带来的决策偏差?
1.2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旨在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严谨的实验,以深入剖析心理距离各个维度(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和假设性)在基线比例忽略现象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同时,本研究还将致力于揭示心理距离影响基线比例忽略的内在心理机制,从而为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鼎湖山植物幼苗对降水突变与高氮输入的响应:多维度解析与生态启示.docx
- 呼和浩特市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剖析与优化路径探究.docx
- 共轭亚油酸与维生素A对蛋鸡生产性能及SCD影响的协同研究.docx
- CBCT在种植体支抗上颌后牙颊侧植入区评估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docx
- 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下的垄断困境与破局之策:基于多案例的深度剖析.docx
- 固定电价政策对中国风电发展的多维影响与作用评估.docx
- 阻尼材料弹性参数测量方法:原理、技术与创新探索.docx
- 隧道附属工程遇采空区的稳定性与处治策略研究.docx
- CDaR模型在股票组合选择中的应用与效能研究.docx
- TMR中peNDF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及产奶性能的影响:基于多维度的深入剖析.docx
- 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探究.docx
- 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革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视野.docx
- 他汀类与ARB类药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IKK、ROS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究.docx
-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最佳置入位置的生物力学探究.docx
- 跨国并购赋能我国资源型企业竞争力:影响机制与提升策略.docx
- 基于虚拟设计的塑性材料折断机构创新研究.docx
- 居家老年性痴呆患者配偶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docx
- 氧化锌、硫化锌准一维纳米材料气相合成路径与生长机制剖析.docx
- 移动网格方法在生物趋化与趋触模型求解中的应用与探索.docx
- 分枝菌酸诱导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构建及自噬功能影响探究.docx
最近下载
- 2022年新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山东卷).pdf VIP
- 2025年最新详版征信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样板模板word格式新版可编辑.docx VIP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 月考英语试卷(10月份).docx VIP
-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现代汉语》各章练习题答案汇总 .pdf VIP
- 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培训课件.pptx VIP
- 培训课件_1411dxs小天鹅纯臻2.0新品1411DXS系列.pdf VIP
- 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专业综合基础考研真题.pdf VIP
-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