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皮肤科破伤风查房观察发热课件.pptxVIP

2025 皮肤科破伤风查房观察发热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皮肤科破伤风查房观察发热课件

前言作为皮肤科临床护理工作者,我常说:“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可也是感染的‘突破口’。”破伤风——这个被老一辈称为“锁口风”的疾病,虽因疫苗普及发病率下降,但在基层仍时有发生。而皮肤科接诊的破伤风病例,往往与皮肤破损后未规范处理直接相关:可能是锈钉扎伤后自行包扎的农民工,可能是宠物抓挠后未清创的老人,也可能是纹身后感染的年轻人。

发热,是破伤风早期最易被忽视却最关键的“信号灯”。我曾在夜班遇到一位45岁男性患者,因足部被锈钉扎伤后仅用草灰敷伤口,5天后因“发热伴咀嚼困难”就诊,最终确诊破伤风。当时他体温38.9℃,家属还以为是“普通感冒”,若不是我们追问外伤史并观察到颈项强直,险些延误治疗。

前言今天的查房,我们聚焦“皮肤科破伤风患者发热的观察与护理”,从真实病例出发,梳理护理逻辑,希望能为临床同仁提供参考——毕竟,在破伤风的救治中,每一次对发热的精准观察,都是与毒素扩散“抢时间”。

病例介绍先和大家分享近期我科收治的一例典型病例。患者张某,男,52岁,建筑工人,主因“右足外伤后5天,发热伴咀嚼无力3天”于2024年11月15日收入院。

现病史:11月10日工作时右足底被锈钉扎伤(深度约1.5cm),自行拔出钉子后用白酒冲洗,未就医。11月12日自觉乏力、低热(37.8℃),未重视;11月14日体温升至38.6℃,伴咀嚼时下颌发紧、颈部僵硬,家属发现其“咧嘴苦笑”,急诊以“破伤风?”收入我科(皮肤科因伤口位于足部皮肤,由我科协同感染科管理)。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无破伤风疫苗接种史(自述“几十年没打过针”)。

查体:T38.9℃,P112次/分,R22次/分,BP145/90mmHg;神志清,苦笑面容,颈项强直(下颌不能触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右足底可见0.5cm×0.5cm陈旧性伤口,周围皮肤红肿(直径约3cm),挤压可见少量脓性渗液,无明显异味。

病例介绍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3×10?/L(中性粒细胞85%);CRP45mg/L;破伤风抗毒素(TAT)抗体阴性;伤口分泌物涂片可见革兰阳性梭状芽胞杆菌(需氧培养阴性,厌氧培养待结果)。

目前治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2500U肌注(中和游离毒素),青霉素G800万Uq8h静滴(抑制细菌繁殖),甲硝唑0.5gq12h静滴,地西泮10mgq6h静推(控制痉挛),伤口扩创引流(11月16日在镇静下完成)。

护理评估面对这样一位患者,护理评估需从“皮肤-全身-心理”多维度展开,而发热作为核心症状,更是贯穿始终的观察重点。

1.健康史评估:

外伤史:明确致伤物(锈钉,可能携带破伤风梭菌)、伤口深度(1.5cm,厌氧环境)、处理方式(未规范清创);

免疫史:无破伤风疫苗接种史(成人需每10年加强接种,本例属高风险人群);

发热进展:从37.8℃到38.9℃仅2天,符合破伤风毒素释放的时间规律(潜伏期3-21天,本例5天属短潜伏期,病情更重)。

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评估:

生命体征:体温呈弛张热(波动于38.2-39.1℃),心率增快(与毒素刺激交感神经有关),呼吸稍促(警惕呼吸肌痉挛前兆);

局部伤口:红肿范围3cm,渗液量少但为脓性(提示混合细菌感染),触痛明显(炎症反应活跃);

全身症状:咀嚼肌紧张(开口困难)、颈项强直(典型早期表现),无角弓反张(暂未累及背部肌群),无抽搐(地西泮控制有效);

并发症预警:双肺呼吸音清(暂未合并肺炎),腹部软(无腹肌痉挛),二便正常(未出现括约肌痉挛)。

护理评估3.心理社会状况:

患者因“发热+不能吃饭”焦虑明显,反复问“会不会死?”;家属自责未劝其早就诊,对“破伤风”认知仅停留在“老人说的会抽风”,缺乏规范处理伤口的知识。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我们提炼出5个核心护理诊断,其中“体温过高”是当前最需关注的问题,而其他诊断均与发热或毒素作用密切相关:1体温过高:与破伤风梭菌感染释放外毒素(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导致中枢体温调节紊乱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咀嚼肌、咽喉肌痉挛及发热导致呼吸频率增快有关;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足部外伤及扩创术后伤口未愈合有关;4焦虑:与病情进展快、对疾病认知不足及发热引起的不适有关;5知识缺乏(特定):缺乏破伤风预防、伤口处理及发热监测的相关知识。6

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需具体、可衡量,措施则要紧扣“发热观察”与“破伤风特异性护理”。

目标1:3天内患者体温降至37.5℃以下,7天内恢复正常;

措施:

精准监测:每2小时测体温(高热时每1小时),记录热型(本例弛张热提示毒素持续释放);同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