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窑湾古镇历史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沂窑湾古镇历史简介

窑湾古镇历史上溯于春秋,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置,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水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工商业的迅速繁荣,在清至民国的鼎盛时期,古镇设有8省会馆和10个国家商业代办处,美、英、法、意大利等多国商人和传教士来窑湾经商传教。镇上钱庄、布庄、当铺、商铺等各种店铺作坊360余家,以及三十五家的风月场所。

窑湾的奇特文化有大致分来有三,

奇特的建筑和街道布局,繁华的商贾云集和风流柔情,特色的窑湾地方美食(三宝:甜油、绿豆烧酒、云片糕,以及窑湾船菜)。

奇特的建筑和街道布局

窑湾的街道布局不是以传统的一字型、十字型或者井字型,而是以一个中心区、三条放射线呈伞状铺开,然后按八卦九宫方位建十一条街道。俯瞰窑湾,它的整体形态与“奇门遁甲八卦迷宫阵”和“七星八卦阵”极为相似。这一布局极具军事价值,它易守难攻。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的一个小队,硬是没敢踏入窑湾半步。

同时,窑湾建筑布局,在音学上深藏奥秘,就如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一样,在一定位置呼叫一声,全镇五华里方圆内都能听到。窑湾的建筑呈现南北结合的特点,显然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大运河连通南北,窑湾作为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最后形成了既有南方的细腻,又有北方的粗狂等并有的特点。

而因为窑湾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当时的繁荣昌盛,也吸引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商人前来贸易经商,故而这里还有一个哥特式的天主教堂,而且修得颇为气派。

繁华的商贾云集和风流柔情

鼎盛时期的窑湾曾经是商贾林立,有“八省会馆十省五国代办处”、大小庙堂16座、18家歌伎院、17家娼妓院。由此可见,商贸文化、宗教文化、商女文化是窑湾的三大文化支撑。

说到窑湾的商贾,不得不提下卖烟丝的吴家人。窑湾吴姓人家祖籍福建,先祖原味明末海税官员,于清康熙年间迁徙至内地,落户于窑湾,在当地兴建广厦,创立“吴洪兴烟丝店”,历经几代人努力,吴家根基厚实,家业兴旺,在窑湾素有“吴半街”之称,也就是说窑湾古镇的某条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

吴家大院是窑湾最大的宅院之一,同时也是古镇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四进院落的古建筑。整座大院以明清式砖木结构建造,开阔气派。

毕竟吴家祖先是从福建迁徙过来的官家,吴家大院虽说是有当地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但因其窗户高且小,院落紧密,又体现出鲜明的福建沿海建筑风格,这样的结构具有防台风、防暴雨的功能。

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建于1920年,原为唐代关帝庙。清康熙年间,一批被朝廷夺走土地的山西财主来到了窑湾,看到古槐和关帝庙,便定居于此。并集资在关帝庙修建山西会馆,以求关老爷庇护。

山西会馆仅存的老建筑,为前院的老厢房,是晋商和当地乡绅听戏娱乐的地方,俗称为“花厅楼”,如今已是二级保护建筑,故而不能进去一睹其内部,只能凭外观来想象一番。

在山西会馆还看到当年镖局的一些插画,记录了镖局的行话行规等,看着颇有些触动,毕竟走镖本身就很危险,镖师都是提着脑袋在干活,而那些官吏还有匪贼还要来分一羹,甚至全抢,最后只能血刃相见。看到这些插画,不禁有些感慨,感慨旧时生活的不易,庆幸现今生活的安定。

山西人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窑湾当地经营钱庄、当铺等生意,更将古镇南门渡口纳入其管辖范围,设镖局承揽码头货船生意,对繁荣窑湾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到窑湾古镇的当铺,街头街尾各有一个,一共有两个,一般开当铺的都是财大气粗的,而窑湾居然有两个也是比较让人称奇的,而且这里两个当铺都是山西商人所开设。一个就是如今还保存完好,能供游客参观的“宝丰粹当典”,另一个就是留在历史长河里的“元升当典”。

“宝丰粹当典”,也被称为西当典,因为它就在窑湾的西大街中段,是一个明清四合院的建筑,西当典资金最为雄厚,资本白银有30万两,除了当典珠宝玉器等,还当典普通市民的皮袍衣帽农具等,也算是急他人之所急了,而被称为东当典的“元升当典”,资本白银有20万两,就只做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等当典生意。

在里面看到不少当时典当铺的一些规矩,比如典当业的字如“鬼画符”,一般人不认识,学徒一进店铺,也得先学习这些字,我看了旁边的当票,有些真的像捉妖道士的画符一般,我表示完全看不懂。

据说以后会在这个西当典遗址处建设中国首个典当博物馆,分两期建设,现开发的是一起工程。真的是很期待这个博物馆的建成,窑湾是个值得一看的地方,毕竟谁也没在那些时代生活过,通过各种博物馆就可窥一斑,而且这样的学习体验是非常有趣的。

说到商女文化,在了解窑湾的风月场所后,不禁有些惊讶。在我的所知中,扬州瘦马是非常出名的,而没有想到旧时窑湾有三十家的风月场所,唱歌听戏和软玉环香各有不同的地方。

窑湾有个博物馆,博物馆几乎囊括了窑湾旧时的所有介绍,还有当时风月场所的女子照片,从照片上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