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皮肤科药物性皮炎查房观察瘙痒课件.pptxVIP

2025 皮肤科药物性皮炎查房观察瘙痒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皮肤科药物性皮炎查房观察瘙痒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护士站的玻璃窗前,我望着走廊尽头307病房的灯光——那是张阿姨的病房。凌晨三点,她第三次按响呼叫铃,声音带着哭腔:“姑娘,痒得实在睡不着,抓得胳膊全是血道子……”这是药物性皮炎患者最典型的痛苦,而“瘙痒”,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在药物性皮炎中却像一根看不见的刺,扎得患者坐立难安。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发病率约占皮肤科门诊的2%-3%,其中80%以上患者会主诉不同程度的瘙痒。这种瘙痒不同于普通皮炎的“偶尔一抓”,它常呈持续性、泛发性,夜间加重,甚至伴随烧灼感、刺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甚至诱发抓挠-破损-感染的恶性循环。

前言作为皮肤科护理团队,我们深刻意识到:查房时对瘙痒的观察,绝不是简单问一句“痒不痒”,而是要像侦探一样,从患者的表情、抓挠动作、皮肤状态中捕捉细节,从用药史、生活习惯里寻找诱因,从护理措施中验证效果。今天,我将结合近期收治的一例典型病例,和大家聊聊药物性皮炎患者瘙痒的观察与护理。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给大家讲张阿姨的故事。68岁的她,因“上呼吸道感染”在社区诊所静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药第3天躯干出现散在红斑,当时未重视;第5天红斑迅速融合成大片红疹,波及四肢近端,伴剧烈瘙痒,夜间无法入睡,搔抓后双上肢出现多处抓痕、渗液。家属发现她精神萎靡,遂于2024年12月10日急诊收入我科。

入院时查体:T37.8℃,P92次/分,R20次/分,BP135/85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可见对称性、泛发性红斑,部分融合成地图状,压之褪色,双上肢可见条索状抓痕,左前臂有2处1cm×1.5cm渗液创面;患者频繁搔抓腰背部,自述“痒得像有无数小虫子在皮下爬,越抓越痒,晚上只能睡1-2小时”。

病例介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2×10?/L(↑),嗜酸性粒细胞0.8×10?/L(↑);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过敏原筛查提示阿莫西林IgE阳性。

诊断:药物性皮炎(麻疹样型),皮肤瘙痒症(重度)。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张阿姨,我们的第一步是系统评估瘙痒的“全貌”——这不是简单的“痒几分”,而是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多维度分析,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主观评估:患者的“痒”有多痛?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自述“最痒时像被火烧着抓心”,评分7-8分(0分为无痒,10分为无法忍受);瘙痒特征:持续性,夜间(22:00-4:00)加重,遇热(如盖厚被、洗澡水温高)或摩擦(衣物材质粗糙)后明显加剧;影响程度:睡眠严重受损(日均睡眠<3小时),情绪焦虑(反复询问“能不能止痒”“会不会留疤”),日常生活受限(无法自行穿衣、进食时因瘙痒中断)。

客观评估:皮肤的“抗议”有多明显?皮肤表现:红斑基础上可见抓痕、血痂,左前臂渗液创面边缘稍红肿(提示有感染倾向);皮肤弹性稍差(因反复搔抓导致表皮屏障受损);生命体征:体温37.8℃(可能与炎症反应相关),心率偏快(与瘙痒导致的应激状态有关);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过敏反应活跃),白细胞轻度升高(需警惕继发感染)。

诱因评估:是什么“点燃”了瘙痒?直接诱因:阿莫西林过敏引发的炎症反应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瘙痒介质;

加重因素:患者习惯用热水烫洗止痒(破坏皮肤屏障)、穿化纤衣物(摩擦刺激)、夜间注意力集中(放大瘙痒感知)。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020304050601舒适度改变:瘙痒与药物过敏引发的组胺释放、皮肤炎症反应有关;基于评估,我们梳理出5项核心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搔抓导致表皮破损、渗液有关;潜在并发症:皮肤感染/药物性肝损伤与皮肤屏障破坏、药物代谢负担增加有关。睡眠型态紊乱与夜间瘙痒加剧影响入睡及睡眠质量有关;焦虑与瘙痒反复、担心预后及治疗效果有关;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针对诊断,我们制定了“72小时控痒、1周修复皮肤、2周改善睡眠”的分层目标,并通过“阻断诱因-缓解症状-修复屏障-心理支持”四维措施落实。

目标1:72小时内瘙痒VAS评分降至≤4分

措施:

环境干预:将病房温度调至22-24℃,湿度50%-60%(低温低湿可减少汗液刺激);更换棉质床品、病号服(减少摩擦);夜间调暗灯光(降低神经兴奋性)。

皮肤护理:①冷敷止痒:用3%硼酸溶液浸湿纱布,冷敷红斑明显处(每次10分钟,间隔2小时),利用低温抑制组胺释放;②避免刺激:告知患者“三不”——不抓挠、不烫洗、不用肥皂(肥皂碱性破坏皮肤pH);③保湿修复:清洁后立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