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抑郁症初步筛查测试题(专业参考版)
测试说明
请聚焦“最近两周”的日常状态,无需过度回忆或猜测,凭第一感受选择;
每题仅有1个最符合自身情况的选项,若中途分心,可暂停后重新开始。
测试题目(共10题)
面对以前喜欢的事(比如追剧、打球、和朋友聊天),你现在的状态是?
A.和以前一样有兴趣,能正常投入
B.偶尔提不起劲,但勉强做也能开心
C.经常没兴趣,就算做了也没感觉
D.几乎完全没兴趣,连尝试的念头都没有
关于情绪状态,你最近更常出现的是?
A.大部分时间情绪平稳,偶尔有小波动也能很快调整
B.偶尔会觉得心里发沉,但不会持续太久
C.经常觉得难过、委屈,或者心里空荡荡的
D.几乎每天都觉得低落,甚至忍不住想哭
睡眠情况对你来说,最近是?
A.入睡顺利,醒后精神足,睡眠时长正常
B.偶尔失眠或醒得早,但补觉后能恢复
C.经常失眠到凌晨,或醒后再也睡不着,白天没精神
D.几乎每天都睡不好,要么整夜醒着,要么醒后像没睡过
精力方面,你最近的感受是?
A.日常做事有劲儿,不会轻易觉得累
B.偶尔觉得累,但休息半小时就能缓过来
C.经常没力气,就算没做事也觉得疲惫,休息也没用
D.几乎全身没力气,连穿衣、吃饭都觉得费劲
面对自己的能力或价值,你最近的想法更接近?
A.知道自己有优点,也能接受小缺点
B.偶尔会怀疑自己,但很快能找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C.经常觉得自己没用,做什么都不如别人
D.几乎每天都觉得自己没价值,甚至觉得是别人的负担
处理日常小事(比如整理房间、回复消息、规划买菜)时,你最近的状态是?
A.能正常安排,不会觉得困难
B.偶尔会拖延,但最后还是能完成
C.经常觉得没头绪,盯着事发呆,很难开始做
D.几乎做不了这些事,就算做了也会出错或中途放弃
关于食欲,你最近的变化是?
A.食欲正常,吃饭香,体重没明显变化
B.偶尔没胃口或吃太多,但体重波动不大
C.经常没胃口吃不下,或控制不住吃很多,体重明显变轻/变重(两周内变化超过5%)
D.几乎吃不下东西,或只能靠强迫自己吃一点,体重快速下降
最近和家人、朋友相处时,你更倾向于?
A.愿意主动交流,也能享受相处的时光
B.偶尔不想说话,但家人朋友找你时,还是能回应
C.经常不想见人,就算在一起也不想开口,觉得别扭
D.几乎不想和任何人接触,甚至躲着家人,觉得独处更舒服
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比如工作出错、和人闹矛盾),你最近的反应是?
A.能冷静想办法解决,就算解决不了也不会慌
B.偶尔会慌,但很快能拉回思路,尝试处理
C.经常觉得“肯定解决不了”,要么逃避,要么等着别人帮忙
D.几乎觉得自己没能力应对任何困难,甚至觉得“干脆就这样吧”
关于“活着的意义”,你最近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
A.从没想过“活着没意义”,对未来有期待
B.偶尔会迷茫,但不会觉得“活着没意义”
C.偶尔会想“活着没什么意思”,但不会真的想伤害自己
D.经常想“活着没意义”,甚至出现过“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
评分标准
每题按选项对应计分:A=0分,B=1分,C=2分,D=3分
总分计算:将10题得分相加,得出最终总分
结果参考(非诊断结论)
总分0-4分:当前心理状态良好,无明显抑郁倾向,继续保持规律作息与积极心态即可;
总分5-9分:存在轻微情绪波动,可能与近期压力、疲劳有关,建议多给自己留休息时间,多和信任的人聊天,若状态持续2周以上,可尝试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
总分10-19分:有中度抑郁相关表现,可能已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尽快联系心理科医生或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更详细的评估;
总分20-30分:抑郁相关症状较明显,对生活、工作可能已造成较大影响,请务必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重要提示
本测试仅为“初步筛查工具”,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最终是否为抑郁症,需由精神科/心理科医生结合问诊、量表评估等综合判断;
若测试后发现有明显困扰,或出现“伤害自己”的念头,请立即联系身边信任的人陪伴,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如全国24小时心理危机咨询热线:400-161-9995,010;
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心理疾病,及时干预、规范治疗,多数人都能逐渐恢复良好状态,无需因“可能患病”而过度焦虑或回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