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村干部面试经典题答案
各位考官好,我现在开始回答问题。
第一题:村里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其中一户是你亲戚,另一户放话要去县里上访,你作为新任村干部会怎么处理?
首先,我会立刻启动“三步应急法”稳定局面。第一步是快速介入,当天傍晚带着自家种的黄瓜、番茄去两户家里“串门”。先到非亲戚家,敲门时故意提高声音:“张叔,我刚从地里摘了点新鲜菜,给您送两根尝尝。”进门后不直接提纠纷,先拉家常:“听说您家小孙子考上镇里初中了?得备点啥礼物?我帮着参谋参谋。”等张叔情绪缓和了,再自然过渡:“叔,咱这事儿我听说了,您别着急去上访,咱们都是老街坊,闹大了对谁都不好,给我三天时间,保证给您个公道。”
第二步是全面核实。第二天早上先找村里老支书和邻居住户了解情况。老支书翻出2003年的宅基地登记底册,上面标着两家宅基地以老槐树为界,但老槐树五年前被雷劈倒了,现在两家都说是自己先在树桩位置垒的墙。我又找了当年参与分地的王大爷,他回忆:“两家原来地界是树东边三步,李婶(亲戚)家后来盖厨房时往东边多占了半米,可能就是这半米闹的。”同时,我用手机拍了现场照片,用卷尺量了现存围墙的位置,记录下争议区域约0.8平方米。
第三步是分层次调解。第三天上午先单独找亲戚李婶:“婶子,咱是亲戚我才说掏心窝的话。当年您盖厨房多占半米的事儿,王大爷都记着呢,现在张叔手里有老底册复印件,真要闹到县里,国土所一来测量,咱们理亏啊。再说了,咱村评文明家庭,这事儿传出去对咱家庭荣誉也不好。”李婶抹着眼泪说:“我也是想着儿子要结婚,房子紧张才……那我退半米行不?”下午把两家叫到村活动室,墙上挂着底册复印件和现场测量图,我指着图说:“根据登记,这里是老槐树东三步,现在李婶愿意把围墙往西挪半米,刚好回到原位置。张叔,您看这样行不?”张叔盯着图看了半天:“既然有底册,我信你。不过得立个字据,省得以后再闹。”我立刻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调解协议书,内容包括:李婶家围墙西移0.5米,双方签字后生效,村委会盖章见证。签完字,我让两人一起去现场用白灰线标出新界,又请他们喝了茶:“咱以后还是好邻居,有啥事儿还找我啊!”
最后跟进回访。调解后第三天晚上再次上门,李婶正和张叔媳妇在院子里摘菜,看见我笑着说:“多亏你,现在见面都说话了。”我趁机提醒:“以后有矛盾先找村里,咱们村马上要建‘乡贤调解室’,到时候有经验的老人帮忙,解决得更快。”这事儿处理完,我把过程整理成案例,在村两委会上分享,建议把宅基地纠纷纳入年度重点排查事项,每季度组织一次邻里关系走访。
第二题: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占比40%,很多老人吃饭成问题,你会如何解决“老年餐桌”建设难题?
首先,我会用“需求-资源-联动”三向分析法破题。第一步摸准需求:带着村妇女主任用一周时间走访126户留守老人,填写《用餐需求调查表》。发现68岁以上老人占73%,其中45位独居,32位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90%希望午餐有热乎菜,70%能接受每餐3-5元,20%因经济困难希望有补贴。特别记录到82岁的王奶奶,子女在深圳,她每天煮面条就咸菜;75岁的刘大爷,胃不好想吃软乎饭,但自己做饭总糊锅。
第二步整合资源。首先争取政策支持:带着调研数据找镇民政办,了解到“老年助餐”项目有补贴,每桌每日补50元,食材采购可对接镇里的“农超对接”平台。然后挖掘内部资源:村东头有间闲置的村小教室,面积60平米,稍作改造就能当餐厅;村里的张婶以前在镇食堂做饭,有健康证,愿意来帮忙,每月工资2000元;老党员赵叔会骑三轮车,愿意义务帮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再联系外部资源:镇卫生院愿意每周来一次,给老人做餐前健康指导;县志愿者协会答应每月组织两次“爱心陪餐”活动;村里的超市老板同意以批发价供应油盐酱醋。
第三步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1个月):改造场地。用村集体资金5000元粉刷教室,购置8张圆桌、30把椅子,安装2台电风扇,厨房区加装防蝇罩,买了新的锅碗瓢盆。第二阶段(2周):试运行。先选10位老人试餐,早餐馒头粥(1元),午餐两荤一素一汤(4元),晚餐面条饺子(2元)。张婶根据老人反馈调整口味:减少盐量,把红烧肉改成炖煮更烂的“长寿肉”,青菜切得更细。第三阶段(全面运营):正式开放后,每天早上7点张婶到村超市取菜,8点开始准备早餐,11点午餐开餐。赵叔9点半骑三轮车去接行动不便的老人,12点半送回。设立“爱心基金”,村里的企业家每年捐2000元,用于补贴困难老人餐费,目前已登记15位老人享受半价。
第四步长效维护。建立“三方监督”机制:老人代表每周评选“最佳菜品”,镇民政办每季度检查卫生,村监会每月公示收支明细(3月采购清单:大米120斤360元,猪肉80斤960元,青菜200斤240元,总计1560元,收入老人餐费1200元,补贴500元,结余140元用于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