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讲义.docxVIP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讲义.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讲义

引言:为何要学文化常识?

在高考语文的版图中,文化常识犹如散落其间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阅读理解古文时不可或缺的钥匙,是诗歌鉴赏中打通古今情感的桥梁,更是作文写作时彰显底蕴、增添文采的基石。掌握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并非简单的记忆叠加,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浸润与理解。本讲义旨在梳理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范畴,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助同学们在备考之路上更上层楼。

一、称谓与礼仪:古人的“姓名学”与交往之道

(一)姓名字号与称谓

古人的称谓体系远比今人复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等级观念。

1.姓与氏:上古时期,姓与氏有别。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通称姓氏。

2.名与字:婴儿出生三月由父亲取名,成人(男二十冠礼,女十五笄礼)取字。字与名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孔子名丘,字仲尼;韩愈字退之(“愈”与“退之”意反)。称呼他人用字,以示尊敬;自称则用名,表示谦逊。

3.号:亦称别号、别字,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为自己取的雅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号多寄托个人情怀或志趣。

4.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文”、“武”、“景”为美谥,“厉”、“炀”为恶谥。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高宗等。

*年号:封建帝王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如“贞观”、“开元”、“康熙”。

(二)社交礼仪与称谓

1.敬称与谦称:

*敬称: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如称帝王为“陛下”、“圣上”;称师长为“夫子”、“先生”;称朋友为“足下”、“阁下”。对他人亲属则加“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谦称:对自己或自己亲属的谦称。如自称“鄙人”、“不才”、“仆”;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己子为“犬子”。

2.年龄称谓:古人对不同年龄段有雅称。如:垂髫(童年)、总角(少年)、豆蔻(女子十三四)、及笄(女子十五)、束发(男子十五)、弱冠(男子二十)、而立、不惑、知命(五十,又称“知天命”)、耳顺(六十,又称“花甲”)、古稀、耄耋等。

3.座次礼仪: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再次之,西向为侍坐。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即体现了这种等级。

二、官职与科举:古代士人的进阶之路

(一)中央与地方官职

古代官职名称繁多,职权各异,需结合语境理解。

1.中央官职:

*三公九卿: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三公(如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最高官职;九卿为分管各部门的官员。

*三省六部:隋唐以后的中央官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最高政务机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为尚书省下属机构。

2.地方官职:

*郡县制: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郡设太守,县设县令(长)。

*州府制:隋唐以后,地方行政区划多为州(府)、县两级,设刺史(知州、知府)、县令。

*常见官职:太守、刺史、县令、司马、节度使、转运使等。

(二)官员任免与升降术语

文言文中常有涉及官员变动的词语,需准确把握其含义。

*授官:拜、除、授、征、辟、举(举荐)、荐。

*升官:迁(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贬官)、擢、拔、陟、晋。

*贬官:谪、贬、放、左迁、黜、夺。

*免官:罢、免、解、黜。

*兼职:领(兼任较低职务)、摄、权、署(代理)。

(三)科举制度

科举是古代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影响深远。

1.院试:童生参加,考中者为“生员”,俗称“秀才”。

2.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次年举行,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贡士参加,考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连中三元:指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

三、天文历法与地理:古人的时空观念

(一)天文星宿

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形成了独特的星空划分与相关文化。

1.二十八宿: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分为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如“参商”二星,因不同时出现,常用来比喻亲友离别不得相见。

2.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古人常用来辨别方向、确定季节。

3.四象: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各代表一方星宿。

(二)

文档评论(0)

JQS5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