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下颈椎后路不同内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研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临床需求
下颈椎,即颈椎的C3-C7节段,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在日常生活和各类活动中承受着复杂的应力,因而成为多种疾病的好发部位。常见的下颈椎疾病涵盖了退行性病变、创伤、肿瘤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多种类型。其中,颈椎病作为退行性病变的典型代表,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退变、脱水,椎间隙变窄,周围的韧带松弛,进而导致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紊乱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引发颈肩痛、上肢麻木、头晕、行走不稳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创伤也是导致下颈椎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常可导致下颈椎骨折、脱位等严重损伤。这些损伤不仅会破坏颈椎的正常解剖结构,还可能损伤脊髓和神经根,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在颈椎骨折脱位中,80%以上发生于下颈椎,其中70%合并脊髓伤或神经根受压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保守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或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时,手术治疗便成为必要的选择。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颈椎的稳定性、矫正畸形以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众多手术方式中,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后路手术能够直接显露颈椎后方的结构,便于进行减压和内固定操作,尤其适用于多节段病变、后方结构损伤以及需要进行椎管扩大成形的患者。通过后路内固定技术,可以有效地固定颈椎节段,防止椎体间的异常活动,为骨折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然而,目前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种类繁多,每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这给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时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不同的内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性能、手术操作难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1.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对下颈椎后路三种不同的内固定技术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明确它们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包括稳定性、刚度、应力分布等方面。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三种内固定技术在抵抗颈椎屈伸、侧弯和扭转等生理载荷时的表现,以及在模拟损伤情况下的力学响应。通过对这些生物力学参数的精确测量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生在面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时,提供科学、客观的内固定技术选择依据,以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也期望能够为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推动脊柱外科领域的技术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历程丰富而曲折,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主要采用简单的钢丝固定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骨折部位的初步固定,但由于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差,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术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并佩戴笨重的支具,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种新型的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应运而生。
在众多新型技术中,侧块螺钉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由Roy-Camille首次提出,随后经过Louis和Magerl等学者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侧块螺钉技术通过将螺钉置入颈椎侧块,能够提供相对较强的固定力量,有效提高了颈椎的稳定性。其解剖学基础在于颈椎侧块由上关节突、下关节突以及中间的峡部组成,该区域骨量较大,为螺钉的置入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不同的侧块螺钉技术在进钉点和螺钉轨迹上存在差异,如Roy-Camille技术的进钉点位于侧块中点,螺钉方向与矢状面呈90°,与冠状面呈0°;而Magerl技术的进钉点则位于侧块中点内上方1mm处,螺钉方向与矢状面呈10°-15°,与冠状面呈25°-30°。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技术在生物力学性能和并发症发生率上的不同表现。临床研究表明,侧块螺钉技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等疾病时,能够有效恢复颈椎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侧块骨折的患者,侧块螺钉的使用会受到限制;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螺钉的把持力不足,容易导致松动和移位。
椎弓根螺钉技术作为另一种重要的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自1994年Abumi首次应用于下颈椎创伤治疗以来,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椎弓根是连接脊柱前后部分的最坚固结构,经椎弓根固定具有出色的三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等价无奇异边界积分方程:理论剖析与工程实践洞察.docx
- 深入剖析Smarandache问题中的均值计算与应用.docx
- 从诺德表情功能视角剖析《我们仨》英译:情感与文化的跨语言传递.docx
- 不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残端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策略探究.docx
- 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多维度语义剖析与应用探究.docx
- 探索生物体隐含势场、生物垃圾代谢与经络生物学本质的多维关联.docx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Narcotrend值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深度剖析.docx
- 云计算赋能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变革、实践与展望.docx
- 参蛤益肺散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机制与展望.docx
- 单火线智能开关:设计原理、应用与挑战的深度剖析.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甘肃省药品检查员资格考试(药械化流通)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李煜《虞美人》课件1.ppt VIP
- 机械租赁服务方案.docx VIP
- 鸡毛信海娃英雄人物故事PPT课件(图文演讲).pptx VIP
- Oracle wip 模组.ppt VIP
- JJF(浙) 1169-2019 裂隙灯显微镜校准规范.docx VIP
-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doc VIP
- 2025版一建铁路教材 .pdf VIP
- 2010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答案.pdf VIP
- 测量复核记录(填写范本).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