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VIP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物”“史”互证,是贯穿20世纪的理想。一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经过艰辛掘进,将历史地层深处的物像一一揭露出来,渐次还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和发展演进轨迹。一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阐释和表达,经历了民族史研究和考古发掘的互证,不断走向纵深。尽管如此,我们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脉络的阐释,主要还是依靠文本来完成的;从“物”“史”互证的角度,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成因加以系统揭示,对古代民族通过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演进历程加以真切还原,进而构建关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源流的完整物像叙事体系,依然还是一个理想。

有鉴于此,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分阶段、分步骤完成这样一个严肃的文化使命:用考古文物和民族文物作为主要载体,以“物”“史”互证为核心,着力构建一个能够承载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过程的文物谱系,完成基于“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我们不仅需要探寻、梳理、分析那些对理解我国古代民族起源、迁徙、分化、融汇、共生的历史进程具有潜在实证价值的考古文物,凭借其蕴含的集体记忆和象征意义,来系统还原和深刻再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演进场景,还需要借鉴民族学、人类学关于夷、蛮、狄、戎等古代族系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过程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出承载中央与边疆、华夏与夷狄、农耕与游牧互动交融史实的民族学、人类学器物见证,揭示并阐释背后的商贸互市、婚姻盟誓、战争迁徙、文化传播等族际交往史,最后完成关于“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物性话语链条。

在策划一个面对大众的展示体系时,我们选择了“一百件文物”的承载形式,用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数字去完成一次象征性的宏大历史叙事。如何阐释和讲述这一百件文物,也让我们探索良久。文物是点状的,而历史叙事需要绵密与连贯的形式。我们遴选一百件文物的真正目的,不是去孤立地呈现这些文物,而是要通过这些文物爬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宏大叙事。

事实上,要通过一百件文物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叙事功能,每件文物需要“扮演”三个角色——或者说,我们需要在每件文物之上,发掘出三层意义:第一层,着眼于文物本体,揭示这件文物本身的来龙去脉及其独特魅力;第二层,揭示这件文物在其时代所牵涉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及其所代表的时代性文化意义;第三层,揭示这件文物辐照和映射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宏大历史脉络,显示其在话语链条上的象征性意义。

(摘编自《〈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前言》)

材料二: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战国两汉时期的衣带钩是一种文化与艺术的结晶。这两件兽面纹鎏金带钩,青铜质地,琵琶形造型,钩长8.6厘米,钩宽4厘米,工艺设计精巧,雕琢细致。钩身宽平,整身平面浮雕长尾兽面纹,兽面刻画神秘、怪异、奇特,线条棱角分明,涡尾旋张有力,钩首高昂,钩背有圆形钮。钩面两侧的边沿和钩首颈背两侧的边沿都切削成微微的斜坡,既对称得体又平整美观。钩身正面表层通体鎏金。虽年代久远,但包浆淳厚,红斑绿锈,美丽自然。

带钩始见于春秋时期,最早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日常用品,其作用就是挂衣襟,避免骑马时下垂的长襟妨碍活动。因为赵武灵王效仿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力量加强,各国纷纷效仿,以至带钩在北方传开。

战国时期,带钩的器形已经基本确立,即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并且普遍使用,成为古人重要的生活用器。这时带钩已进入了发展鼎盛期。

《淮南子·说林训》所记,“满堂之坐,视钩各异”。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主人身份的标准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于是,带钩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华丽,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更是贵重无比,制作考究,镶金嵌玉,错金错银,雕刻铭文,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特别是佩用高贵的鎏金工艺制作的带钩,非富即贵,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鎏金,鎏原意为美丽的金属,依据文献记载,即为以火烤的镀金法。鎏金是一项极为复杂、成本昂贵的工艺,铜、银器用鎏金技术装饰美化其表面的,即称鎏金器。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水银混合熔化后,涂在铜器表面,然后文火烘烤,让整个抹金面的水银蒸发,使黄金附贴固著,再加以打磨即成,金色璀璨、经久不褪。这二件鎏金带钩,应该就是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当属贵族使用无疑。

在中国的历史上,带钩不仅仅是一枚小小的束带之物,还是华夏文明的灿烂之花,是古人精致生活的诗意表达。

(摘编自魏传来《淄川博物馆文物三赏》)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生长恨水长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生长恨水长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