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与可画谷偃竹记实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题解: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
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的局势也感到不安。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生活,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反对急进措施。王安石变法,他上书反对,被捕入狱,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接触了下层人民,但政治上的挫折,也助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名篇。;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表示反对,但对有些措施,是表示赞同的。
因此当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苏轼提出反对,又遭旧党攻击。
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他先后被贬岭南、海南,生活十分艰苦,但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徽宗即位,他因大赦内迁,次年死于常州。
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写作背景;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蓝色字的音:
与可以书遗余()
近语士大夫()
萃()寒梢()笔砚()
斤斧何曾赦箨龙()喷饭()
畴昔();;解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文与可绘画理论与自己的心得体会。
2、本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
三层。
①(从开始到“与可之教予如此)文与可的绘画理论。
②(从“予不能然也”到“岂独竹乎?”)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
③引用苏辙的话,指出与可绘画技艺的精妙、深邃。;解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所阐发的创作思想主要是什么?
2.本段引用苏辙《墨竹赋》语句的作用是什么?;解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3.苏辙引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类比。
庖丁解牛→让文惠君悟出养生之道
轮扁造轮→让齐桓公悟出读书只能从实践中体会;;1、本段追忆了与文与可交往的哪几件事?表现了文与可怎样的性格?;解读第三段:;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杂文(文艺随笔;悼念性的记人散文)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文章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三、思考:;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对二人零碎的往事回忆,捕捉往事中二人思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的点点琐事趣事,在“乐”事的叙述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个“乐”又与失友的“悲”形成了反差,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
同时作者还借助典故抒发感情,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来引发哀思,直接抒发感情。;乐事琐事;三、思考:;通过阅读苏文,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启迪和教益?;掌握重点词语;指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现象;“为”的意义和用法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余为徐州
4、而予以为有道者
5、吾将以为袜;Thank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