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n组分渐变对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光学特性的影响与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能源消耗中,照明用电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随着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发展节能高效的新型照明技术迫在眉睫。发光二极管(LED)凭借其亮度高、能耗低、寿命长和响应快等显著优势,成为了第四代照明方式的理想选择,正逐步取代传统照明。在众多用于制备LED的材料体系中,氮化镓(GaN)基材料脱颖而出,其具有直接带隙且带隙可通过改变合金组分进行调节的特性,吸引了广泛关注。通过调整有源区铟镓氮(InGaN)或者铝镓氮(AlGaN)中In、Ga、Al三种元素的含量,GaN基LED的禁带宽度可在0.7eV到6.2eV之间变化,相应地,其发光波长能够从近紫外覆盖到近红外,这使得GaN基LED在普通照明、背光源和显示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
目前,InGaN/GaN多量子阱(MQWs)基LED在蓝光波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内量子效率(IQE)已超过90%。然而,随着发光波长向长波方向延伸,尤其是进入黄绿波段时,InGaN/GaNMQW基LED的IQE却显著下降,出现了所谓的“黄绿鸿沟”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LED在全彩显示和固态照明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黄绿鸿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InGaN阱层中In原子与Ga原子尺寸差异较大,且InN和GaN之间存在严重的晶格失配,这容易导致相分离或组分波动,随着In组分增加,材料质量恶化,非辐射复合中心增多;二是在MQW中InGaN阱层和GaN垒层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从而产生极化电场,引发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CSE)。该效应使得MQW中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空间分离,降低了辐射复合效率,并且In组分的增加会加剧QCSE,进一步降低辐射复合效率。
因此,深入研究InGaN/GaNMQW的光学特性,特别是In组分渐变对其光学特性的影响,对于揭示其发光机制、提高电子和空穴波函数交叠、解决“黄绿鸿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从理论角度来看,有助于深化对半导体量子阱发光物理过程的理解;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能够为开发高性能的长波长LED提供技术支撑,推动LED在全彩显示、固态照明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众多科研团队针对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材料生长方面,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是目前生长InGaN/GaNMQW的主流方法。科研人员通过精确控制MOCVD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气体流量等参数,在蓝宝石、碳化硅(SiC)和硅(Si)等不同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InGaN/GaNMQW结构。例如,有研究通过优化MOCVD生长工艺,有效降低了材料中的位错密度,提升了材料的晶体质量,进而提高了绿光LED的发光效率。在器件结构设计方面,多量子阱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绿光LED中,研究人员通过优化量子阱的阱宽、垒宽以及In组分等参数,来调节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此外,还引入了应变补偿技术,如在量子阱中插入应变补偿层,以减小材料中的应力,降低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的影响,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对于In组分渐变的InGaN/GaNMQW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研究制备了沿生长方向InGaN阱层In组分逐渐增多或逐渐减少的MQW结构,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In组分渐变会影响MQW结构的载流子局域效应和辐射复合效率。然而,目前对于In组分渐变的InGaN/GaNMQW结构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In组分渐变过程中,量子阱中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以及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的交叠情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研究;不同生长条件下制备的In组分渐变MQW结构的光学特性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In组分渐变来实现最优的光学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制备实验样品。通过精心调控MOCVD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生长温度、反应气体流量、生长时间等,成功制备出沿生长方向InGaN阱层In组分逐渐变化的InGaN/GaNMQW结构,具体包括In组分逐渐增多和In组分逐渐减少的两种典型结构。
采用光致发光(PL)谱测试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光学特性研究。在测试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将样品置于变温环境中,测试温度范围设定为6-300K,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变化,研究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P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亚银行:外资银行洗钱风险防控的破局之路.docx
- 木材泡沫铝层叠结构材瞬态加载下的动态特性及抗侵彻机制探究.docx
- 达尔文氏棉与海岛棉:遗传多样性剖析及纤维品质的转录组洞察.docx
- 形貌调控与复合策略:氮化碳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新进展.docx
- 液体可变焦折衍混合光学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的深度剖析.docx
-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菠萝蜜种质遗传多样性解析与核心种质构建策略.docx
- 静电纺PGS_SF复合医用管材:制备工艺与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视角剖析《秀拉》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与反抗.docx
- 精打细算:米易县白坡烟站改扩建项目成本管控之道.docx
- 聚酰亚胺_聚丙烯腈_炭黑复合薄膜:制备工艺与性能调控的深度探究.docx
- 2025年医学分析-常见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pptx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验》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全网独发).docx
- 2025年医学分析-常见食物中毒及食物中毒症状和预防急救处理.pptx
- 福建警察学院《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验》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全网独发).docx
- 福建商学院《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验》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全网独发).docx
- 2025年医学分析-常见急诊应急预案包括.pptx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验》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全网独发).docx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验》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全网独发).docx
- 2025年医学分析-常见抗生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pptx
- 2025年中国帕瑞昔布钠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