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宗教学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宗教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宗教经验:指个体或群体在宗教实践中产生的直接、非逻辑化的意识体验,通常伴随神圣感、超越感或与终极实在的联结感。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神秘体验(如佛教禅定中的“涅槃觉”)、启示性直觉(如穆罕默德接受《古兰经》时的“光降”)、忏悔后的解脱感(如基督教“因信称义”的皈依体验)等。宗教经验的特殊性在于其不可还原性——既无法完全用心理学的“潜意识投射”或社会学的“集体情绪”彻底解释,又构成宗教信仰的核心动力。威廉·詹姆斯在《宗教经验种种》中强调,个体宗教经验是宗教的“原初事实”,制度性宗教(如教会、经典)是其衍生形态。

2.象征系统:宗教通过符号、仪式、神话等构建的意义网络,用于将神圣与世俗区分并关联。例如,基督教的十字架不仅是历史遗物,更象征“救赎”与“爱”;佛教的莲花既指自然植物,又隐喻“出淤泥而不染”的修行境界。象征系统的功能在于“中介”——用可感知的有限符号指向不可感知的无限神圣,同时为信众提供解释世界的框架(如道教“阴阳”象征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保罗·蒂利希指出,宗教象征的特殊性在于其“参与”所指向的实在,而非单纯指代,因此破坏象征(如毁像运动)会直接冲击信仰根基。

3.宗教伦理:宗教体系中关于道德行为的规范与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将世俗伦理(如“不杀人”“不偷盗”)与神圣秩序(如“神的诫命”“业力法则”)相联结。例如,犹太教“摩西十诫”将“孝敬父母”提升为“上帝的命令”;佛教“五戒”以“不造恶业”为修行前提。宗教伦理的独特性在于其“超越性约束”——道德行为不仅关乎人际和谐,更涉及与神圣存在的关系(如基督教“爱邻如己”是“效法基督”)或轮回中的因果报应。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证,宗教伦理(如新教“天职观”)可转化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现实动力。

4.救赎论:各宗教对“苦难根源”与“解脱路径”的系统性解释,是宗教核心教义的集中体现。佛教认为苦难源于“无明”与“贪嗔痴”,解脱需通过“八正道”证得涅槃;基督教主张人类因“原罪”与上帝隔绝,救赎需依靠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与“十字架牺牲”;印度教则提出“业报轮回”说,解脱(moksha)可通过知识(jnana)、行动(karma)或虔诚(bhakti)达成。救赎论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宗教对“人-神”“个体-宇宙”关系的根本理解,其实践导向(如佛教的“自度度人”与基督教的“因信称义”)直接影响信众的生活方式。

5.宗教对话:不同宗教或宗教与世俗文化间通过平等交流达成理解的实践,旨在超越“真理独占论”(如历史上的宗教战争),构建“和而不同”的关系。其类型包括“学术对话”(如宗教学者对经典的比较研究)、“生活对话”(如多宗教社区的合作服务)、“神学对话”(如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合一运动)。宗教对话的理论基础是“多元主义”(约翰·希克提出“诸宗教是同一终极实在的不同表达”)与“互益原则”(各宗教从他者中吸收资源完善自身)。当代典型案例是“世界宗教议会”1993年通过的《全球伦理宣言》,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立为跨宗教的共同道德金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比较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世神话的异同,并分析其共同文化意涵。

答:三教均源于亚伯拉罕传统,创世神话共享“一神论”框架,但具体表述存在差异:

-相同点:均认为世界由唯一神(犹太教雅威、基督教上帝、伊斯兰教安拉)从“无”中创造,时间有起点(非循环论);强调人类是“按神的形象所造”(《创世记》1:26,《古兰经》32:7),具有特殊地位;包含“堕落”叙事(如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古兰经》中阿丹易卜劣厮的对抗),解释苦难的起源。

-差异点:犹太教《创世记》侧重“六日创世”的具体步骤(如第三日造植物,第四日造日月),突出神对秩序的安排;基督教将创世与“道”(Logos)关联(《约翰福音》1:1“太初有道”),强调耶稣基督是“创世的中保”;伊斯兰教《古兰经》(如2:29)更强调创世的“迹象”(阿亚),要求人类通过观察自然“记念真主”。

-共同意涵:强化“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世界是神的“创造物”,人类需以“管家”身份维护其秩序(如犹太教“守护伊甸园”的隐喻);同时,“堕落”叙事为伦理规范(如“不可违背神命”)提供神圣依据,奠定三教“律法宗教”的特征(摩西律法、教会法、沙里亚法)。

2.简述宗教仪式的核心功能,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社会整合作用。

答:宗教仪式是宗教信仰的实践化表达,核心功能包括:

(1)神圣与世俗的区分:通过空间(如教堂、清真寺)、时间(如主日、斋月)、行为(如洗礼、朝觐)的特殊化,划定“神圣领域”,强化信仰的独特性(如佛教“结界”仪式隔绝世俗干扰

文档评论(0)

ycls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