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登山病护理查房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登山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海拔3000米的高原徒步到8000米级的雪山攀登,越来越多人将挑战高海拔视为探索自然与自我的方式。然而,高海拔环境带来的低氧、低气压、低温等因素,使得“登山病”——这一高原环境特有的急性病症,成为威胁登山者健康甚至生命的重要风险。
所谓“登山病”,医学上常称为“高原病”或“高山病”,主要包括急性高原反应(AcuteMountainSickness,AMS)、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和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HAPE)三大类。其中,急性高原反应最常见,表现为头痛、恶心、乏力;而HACE和HAPE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迅速进展为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护理查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多学科团队对病例的系统分析,能有效提升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本次查房以一例典型登山病患者为切入点,围绕“评估-诊断-干预-观察-教育”全流程展开,旨在梳理登山病护理的关键要点,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二、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性,32岁,职业为户外教练,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平时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习惯。某年7月,患者带领6人团队攀登某海拔5200米山峰,计划3天完成冲顶(从3800米营地出发,首日到4500米,次日到5000米,第三日登顶)。
病情发展关键节点:
-第1日抵达4500米营地后,患者自述“轻微头痛,食欲稍差”,未予特殊处理,夜间睡眠尚可;
-第2日上午徒步至4800米时,头痛加重(自述“像戴了紧箍咒”),伴恶心、呕吐1次(非喷射性),队友发现其行走时步态不稳,遂决定下撤至4300米营地;
-第2日夜间,患者出现咳嗽、呼吸急促(30次/分),自觉“胸口发闷,吸不进气”,测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78%(平原正常为95%-100%),紧急联系救援,于第3日凌晨由直升机转运至当地高原病专科医院。
入院时体格检查:
体温36.2℃,心率115次/分(静息状态),呼吸28次/分,血压135/85mmHg;意识清楚但反应稍迟钝,回答问题简短;双肺听诊可闻及散在湿啰音;面部及口唇发绀明显,手指末端冰凉;自述头痛评分为7分(NRS数字评分法,0-10分),恶心感持续存在。
辅助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5.8×1012/L(略高于正常),血红蛋白175g/L(高原适应性升高);
血气分析:pH7.45(代偿性碱中毒),PaO?52mmHg(正常80-100mmHg),PaCO?30mmHg(正常35-45mmHg);
胸部X线:双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可见片状模糊影(符合高原肺水肿早期表现);
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或梗死灶(排除其他脑病)。
初步诊断:急性高原反应(中重度)合并高原肺水肿(早期)。
三、护理评估
通过系统的护理评估,能全面掌握患者生理、心理及环境相关因素,为后续护理诊断提供依据。结合本例患者,评估重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3.1健康史与致病因素评估
患者作为户外教练,虽有一定高原经验,但本次攀登存在“上升速度过快”的关键诱因——从3800米到5000米仅用2天(日均上升600米),远超“每日上升不超过300米”的安全建议。此外,患者自述“为赶行程,未严格执行‘慢走、少说话’的原则”,活动量过大进一步增加了氧耗。
3.2身体状况动态评估
生命体征与氧合:静息心率>10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SpO2持续<85%(经鼻导管吸氧2L/min后升至88%),提示低氧血症未完全纠正;
神经系统:步态不稳、反应迟钝,需警惕高原脑水肿早期(HACE常与HAPE并存);
症状演变:头痛从“轻微”到“难以忍受”,恶心呕吐持续,符合急性高原反应加重表现;
循环系统:手指末端冰凉、皮肤发绀,提示外周循环灌注不足,可能与低氧导致的血管收缩有关。
3.3心理与社会支持评估
患者因“救援中断行程”产生强烈挫败感,反复询问“还能继续登山吗?”;同时对病情进展存在担忧,夜间睡眠时频繁惊醒,自述“怕睡过去就醒不来”。家属(妻子)因未随队,通过电话沟通时情绪焦虑,多次询问“会不会留后遗症?”。
四、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结合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本例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及依据如下:
4.1急性疼痛(头痛)与低氧导致的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有关
依据:患者主诉头痛NRS评分7分,伴随恶心、呕吐,疼痛性质为“胀痛”,与活动无关但静息时持续存在。
4.2气体交换受损与高原肺水肿导致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
依据:SpO2降低(未吸氧时78%),血气分析PaO?52mmHg,双肺湿啰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