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基于连锁不平衡的大豆灰斑病10号小种抗性位点解析与应用研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豆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农业经济和人类饮食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大豆灰斑病的肆虐给大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豆灰斑病是由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sojinaK.Hara)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大豆的叶、茎、荚和籽粒。自1915年在日本首次被发现后,迅速在全球大豆主产区蔓延。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4次大流行,仅1985-1986年,黑龙江省就因该病年均减产2.5×108kg。在一般流行年份,大豆灰斑病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幅度更是高达30%-50%,同时还会导致大豆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双重打击。
大豆尾孢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已演化出多个生理小种,不同小种的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0号小种在大豆产区具有一定的分布和致病影响。挖掘大豆对10号小种的抗性位点,对于培育具有针对性抗性的大豆品种至关重要。通过明确抗性位点,能够在育种过程中精准地选择携带抗性基因的材料,加速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从而有效降低大豆灰斑病10号小种对大豆生产的威胁,保障大豆的产量稳定和品质优良,对于维护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大豆灰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弭忠祥等学者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灰斑病菌可以从气孔、表皮毛的根部以及表皮细胞与细胞凹陷处直接侵入组织,菌丝在侵入过程中不形成附着胞或侵染钉,进入组织细胞后,会吸收营养形成分枝在胞间或胞内扩展,继续侵染周围细胞。李海英等人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病原菌在感病品种上以多种方式侵入,但在抗病品种中,菌丝有横穿气孔或绕过气孔的现象,且在抗病品种细胞中的扩展受到抑制,最多只能侵染2个细胞。
在防治措施上,农业防治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避免重茬以及收获后及时深翻等方法。例如,黑龙江省审定推广了一些抗或高抗灰斑病优势小种的新品种,但由于品种选推压力作用,生理小种会发生变化,导致抗病品种抗性丧失,因此需要多个品种交替使用。药剂防治则是在叶部或籽粒发病时,于结荚盛期采用飞机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等药剂,隔10天左右防治1次或2次。
连锁不平衡在抗性位点发掘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连锁不平衡被广泛用于疾病基因的定位,通过分析基因位点之间的非随机关联,能够快速锁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区域。在植物领域,有研究利用连锁不平衡对水稻稻瘟病抗性位点进行解析,通过对大量水稻品种的基因分型和表型鉴定,检测到多个与稻瘟病抗性相关的位点。然而,在大豆灰斑病抗性位点发掘中,连锁不平衡的应用还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10号小种的研究更为匮乏,亟待深入探索。
1.3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研究旨在利用连锁不平衡技术,精准发掘大豆灰斑病10号小种的抗性位点,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关键的基因资源。
在研究内容上,首先会精心选择200-300份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的大豆品种作为实验材料,这些品种涵盖不同地理来源、不同遗传背景,以确保能够全面覆盖可能存在的抗性基因。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严格的抗病性鉴定,在人工可控环境下,采用喷雾接种或注射接种等方法,将大豆灰斑病10号小种病原菌接种到大豆植株上,定期观察记录发病情况,依据病情指数等指标准确划分抗病等级。
接下来,进行大豆全基因组扫描,筛选分布于大豆全基因组的200-300对SSR引物,这些引物需均匀覆盖各条染色体。提取大豆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DNA多态性,获取丰富的基因分型数据。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等参数,评估材料的遗传丰富度;连锁不平衡分析,计算连锁不平衡参数,明确基因位点间的关联程度和范围;群体结构分析,利用Structure等软件确定材料的群体结构,排除群体分层对结果的干扰;关联分析,运用TASSEL等软件,将表型数据与基因型数据相结合,筛选出与大豆灰斑病10号小种抗性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最后,深入发掘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材料,确定携带优异抗性等位变异的大豆品种,为后续育种实践提供核心材料。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利用单孢分离法从发病大豆植株上分离纯化大豆灰斑病10号小种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确保病原菌的纯度和活性;采用喷雾接种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供给侧破局:光储充电站投资决策密码.docx
- 市场硝烟下的股价危局:产品竞争与崩盘风险之辨.docx
- 光强与海拔对林下参光合特性的影响及机制探究.docx
- 银杏叶粗提物对山楂叶螨触杀活性及作用机制探究.docx
- 斜拉拱桥:受力性能剖析与设计参数优化研究.docx
- 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多维度探究.docx
- 基于电导率示踪的KYF型浮选机停留时间特性解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ocx
- 激光立体成形W-Cu复合材料:组织特征与性能调控的深度剖析.docx
- 莴苣茎刺叶与叶刺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功能解析:探寻植物防御与进化的奥秘.docx
- 解锁水稻生长密码:sAPL蛋白的运输奥秘.docx
- 仿人机器人模仿学习中运动姿态平衡控制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docx
- 章学诚知识论:比较历史哲学视域下的深度剖析与当代启示.docx
- 高性能聚碳酸亚烃酯和聚醚马来酸酐聚合物电解质:结构、性能与应用的深入探究.docx
- 颗粒气体多室盒装化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深度剖析与建模研究.docx
- 融资融券:撬动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杠杆?.docx
- 2D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与光催化特性:从原理到应用的深度探究.docx
- 解锁花垣县矿区:探寻市场化生态补偿的最优解.docx
- 实物期权视角下增量配电网投资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ocx
- 解锁相依风险模型:探寻最优再保险比例,迈向风险管理新境界.docx
- 苯并(a)芘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免疫毒性的深度剖析与机制探究.docx
最近下载
- 吉林省大中型水库、堤防、水闸工程标准化管理达标建设指南、管理手册、操作手册.pdf VIP
- 2020年7月事业单位联考《职测》真题(A类)(含答案).pdf VIP
- 西南大学22春(1245)《几何学》机考答案2.docx VIP
- 西南大学(1245)《几何学》23春机考答案.pdf VIP
- 油管保护盖板涵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大塘石灰石矿区开采设计(论文).doc VIP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docx VIP
- 数学(江西卷)(答题卡).pdf VIP
- 基于SpringBoot+Vue的校园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doc VIP
- 1.2.2油气场所防火防爆培训讲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