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三语文古诗文默写及理解练习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三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默写作为古诗文考查的基础题型,不仅要求准确记忆,更需结合语境理解运用。本文将通过系统性的默写练习与深度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提升古诗文的鉴赏与理解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一、夯实基础——默写专项精练
(一)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原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答案及提示:
1.在水一方(注意“在”不要误写为“再”)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字易漏写,“明月”意象要牢记)
3.病树前头万木春(“前头”不要写作“前头”的其他同义但非原字词汇)
4.山重水复疑无路(“疑”字是关键,体现探索后的豁然开朗)
5.似曾相识燕归来(“燕”不要误写为“雁”,二者意象不同)
(二)理解性默写(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恰当的句子)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洞庭湖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自己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含蓄表达了被贬后的豁达。
3.《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在乱世中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勒出塞外雄浑壮阔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解析:“沙鸥”“锦鳞”分别指鸟和鱼,“翔集”“游泳”描绘了它们的动态,共同构成晴明之景。)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解析:此句点明了“醉翁”之“醉”的真正原因,是寄情于山水,而非酒本身,体现了与民同乐的基础。)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身世,表明自己原本的志向,凸显其忠诚与淡泊。)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运用典故,以“长风破浪”“济沧海”的豪迈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乐观精神。)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解析:以“直”“圆”两字炼字精妙,准确描绘了沙漠中孤烟直立、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风光。)
(三)重点字词强化(注意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写法及含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小”在此处的妙处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入”字的表达效果是?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梨花”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及提示:
1.“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更表现了诗人登顶后俯瞰群山的豪迈气概和开阔胸襟。默写时注意“凌”不要写成“临”。
2.“入”:这个字将“江春”拟人化,仿佛“江春”是主动闯入旧年,赶走寒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梨花”:此处并非指真正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突如其来的大雪比作一夜春风吹开的千万树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雪景的壮丽与美好,富有浪漫色彩。
二、深化理解——名句赏析与拓展
(一)词义辨析与语境理解
1.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兵”字的含义,并说明其在语境中的作用。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
B.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
A句中的“兵”指“军队”。此句写扶苏因多次劝谏秦始皇,被派到外面率领军队,交代了扶苏的处境,为后文陈涉等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做了铺垫。
B句中的“兵”指“士兵”或“兵员”。此句描写陈涉起义后沿途招收士兵,队伍迅速壮大的情景,表现了起义军的号召力和民众的响应。
(二)主旨把握与情感体悟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都与“月”或“家书”相关,但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解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面对一轮明月,他没有沉溺于悲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