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耳是“而已”的合音,主要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例如: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第2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尔用于句末,和“耳”的意义相近。例如: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君何忧焉?(公羊传·僖公二年)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荀子·非相)第3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焉是由指示代词虚化来的语气词。由于作指示代词时意思是“如此”“这样”,虚化为语气词后,表示提示语气。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汤问)于其归焉,用事乎河。(公羊传·定公四年)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第4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疑问语气词有:乎、与(欤)、邪(耶)
1)乎是纯粹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可以使用在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等疑问句末,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例如: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墨子·公输)第5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有时“乎”用在反诘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也可以在句中与“其”(难道)“岂”、“宁”、“况”、“不”等副词相配合,组成“其…乎”、“岂…乎”、“宁…乎”、“况…乎”、“不亦…乎”等反问格式。例如: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第6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第7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有时句首或句中使用副词“其”(大概)和词组“得无”(该不会)“无乃”(恐怕)和句末“乎”相配合,组成“其…乎”、“得无…乎”、“无乃…乎”格式,表示委婉推测语气,“乎”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例如: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荀子·儒效)第8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有时“乎”用在感叹句末,这时句子的主要语气是感叹,但句末的“乎”仍有点儿疑而不定的语气,只是较弱罢了。例如: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第9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与语气词“与”可以写作“欤”,表示要求证实的疑问语气,即说话人猜想如此,但不敢肯定,要求得到对方证实。一般用在是非问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也用在选择问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例如: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史记·商君列传)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子巧与?有道与?(庄子·知北游)第10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耶可以写作“邪”。二者古音相近,作句末语气词,作用同“与”。例如:治乱,天邪?(荀子·天论)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遊)第11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有时“与”、“邪”用在反问句或感叹句末,其探询语气词特点仍然存在。在感叹句中,由于感叹语气强烈,探询语气相对较弱一些。例如: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
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史记·商君列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