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与探索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储量有限,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酸雨频发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已超过300亿吨,并且这一数字仍在逐年上升。因此,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和分布广泛等优点,被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其具有质轻、可柔性、低成本和溶液加工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通过溶液旋涂、喷墨打印和卷对卷印刷等工艺制备,能够实现大面积、低成本的生产,并且可以制备在柔性基底上,如塑料薄膜和纸张等,使其在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电源和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受体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早期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采用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作为受体材料,富勒烯受体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电子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然而,富勒烯受体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吸收能力较弱,激子结合能较大,以及能级调节困难等,这些缺点限制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进一步提高。为了克服富勒烯受体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开发新型的受体材料,非富勒烯受体(NFAs)应运而生。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优异的光电性能,与富勒烯受体相比,非富勒烯受体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吸收能力,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光谱;更小的激子结合能,有利于激子的解离和电荷的分离;以及更好的能级调节性和结构可设计性,可以通过分子结构的设计和修饰来优化其性能,从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进而提升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近年来,非富勒烯受体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19%,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认证效率也已超过20%,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深入研究基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对于推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优化以及器件制备工艺的研究,探索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1.2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4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第一块实用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同年,Kearns和Calvin制备了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在该器件上观测到了200mV的开路电压,但光电转化效率极低。此后二十多年间,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创新较少,器件结构都类似于1958年版,只是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换用各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此类结构的电池通常被称为“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有机半导体中激子的迁移距离相当有限,通常小于10纳米,大多数激子在分离成电子和空穴之前就复合掉了,导致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很低。
1986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他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这种双层膜异质结结构模仿了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引入了电荷分离机制,使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左右,相对于以往的肖特基型电池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开拓了新方向,此后双层膜异质结的结构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点之一。
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发现富勒烯C60可以作为受体材料与聚合物给体材料组成光伏活性层,从此有机太阳能电池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富勒烯C60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电子接受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1995年,Heeger等人报道了基于聚(3-己基噻吩)(P3HT)和富勒烯衍生物[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本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自动传动液摩擦特性评价技术的多维探究与创新.docx
- 四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升级改造及对石墨烯输运性质研究的推动.docx
- 基于挥发性盐基氮的冷鲜肉新鲜度指示吸水垫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ocx
- 从安邦保险集团看资产驱动型运营模式的反思与启示.docx
- 从密松电站看中国对缅甸投资的挑战与突破.docx
- 新型稀土催化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前景: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实践.docx
- 基于第一性原理剖析低维异质结构在光电与储能器件中的应用与性能优化.docx
- 强直流束输运的动力学特性与调控策略研究.docx
- 福建东山岛观赏植物资源挖掘与园林应用创新研究.docx
- 生态监测传感网中层次簇路由协议的负载均衡策略优化与实践.docx
- 解锁水稻WRKY7转录因子:探寻白叶枯病防御密码.docx
- 胸腰段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可重复性的深度剖析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栝楼苗期性别差异解析与组织培养技术探索.docx
- 解锁镧系有机:从四面体到立方体的结构与性能密码.docx
- 解锁L公司镍铁生产降本密码:成本控制深度剖析.docx
- 手性二胺钌配合物:环状亚胺不对称氢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docx
- 防风网结构风振响应与疲劳特性的深度剖析与工程应用.docx
- 磷阴离子簇化合物:合成、结构解析与性质探究.docx
- 调和映射赋能深度学习:齿科模型分析与合成的创新融合.docx
-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溢流坝闸墩裂缝精细化解析与防控策略研究.docx
最近下载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doc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docx VIP
- GB50173-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 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 2024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山洋伺服电机rs2快速入门手册.pdf VIP
- 生活中的方向第1课时教室里的方向(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ptx VIP
- 宫殿记忆法:提升术.pptx VIP
- 【小学英语】3-6年级整个英语语法体系11页.pdf VIP
- 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三色笔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