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6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算起,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已超过5000年。在利用茶叶的漫长岁月里,人们起初主要把茶当作食品、药品来使用。国人认为“药食同源”,有着诸多益处的茶,理所当然地被应用到日常饮食中。一开始,对茶多使用食物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就是把自己觉得好吃好喝的东西和茶放在一起混煮,最终连茶叶一起吃下去。三国《广雅》里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②对于这种茶食混用的方法,唐代的茶圣陆羽很是鄙夷,他痛斥混煮出来的茶汤“斯沟渠间弃水耳”,味道就像下水道里的污水。公元780年他写了一部书,告诉大家煮茶的正确方法。该书从茶的产地、加工、器具、饮用方法,一直聊到茶历史、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茶中的真香被陆羽发掘,一下子征服了世人,“越众饮而独高”。陆羽还详细列出了茶的器具和仪轨,“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倡导的饮茶方法,通常被称为“煎茶法”,它和点茶法在饮用前都要先将茶加工成末状。
③唐代制茶属于最原始的蒸青茶工艺,煎茶时茶中的苦涩物质很容易释放到茶汤中。到了宋代,制茶工艺大幅提升,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顶峰,点茶法由此出现。按宋人的标准,点茶可比煎茶高级多了。点茶的时候,通常先把粉末状的茶放在茶盏里,然后把壶拿到高处,壶嘴一歪,微微向下倾斜进行冲点。末茶和热水一起通过击打,形成浓厚的沫饽,和茶汤一起吃下去。北宋初年,宋太宗就派人到福建北苑,接管了南唐的贡茶园,专门开始种植和加工只供皇家饮用的“龙团凤饼”。后来,丁谓、蔡襄、郑可简等士人先后参与到茶的制作中。士大夫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也有人脉,一旦他们参与到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茶的标准、质量、创新、品牌、人群市场,一下子就有所提升。皇室的重视加上士大夫阶层的参与推广,点茶文化迅速流传,很快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礼仪文化和日常生活中。
④殿堂之上,茶从一种普通饮品上升为皇家恩宠的代表物品,皇帝经常以赐茶作为表彰臣子的手段。皇帝在皇宫内院举办私宴,还会亲手给臣子点茶。只有在宋朝,茶才被赋予如此之高的地位。在民间,点茶是文人们休闲时的重要内容,和烧香、挂画、插花共称为“四般闲事”。茶已经成为每户人家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概念也是这个时候形成的。皇帝、士大夫喝高级“团饼茶”加工的末茶,百姓则多喝普通“散茶”加工的末茶。许多和茶有关的礼仪也渐渐形成,比如客来敬茶、以茶作为聘礼等。在宋代,茶馆、茶坊、茶肆、茶楼、茶摊遍地都是。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开设相应的茶馆。
⑤点茶法的消亡大约在明中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明两代国力发生了变化。明代初年其实还在延续宋代的团饼贡茶制度,但因为团茶制作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茶农不堪其苦。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穷苦出身的朱元璋颁布了废团兴散的诏令,大大降低贡茶的标准:“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上行下效,在皇帝的提倡下,叶子状的散茶饮用很快兴起。
⑥不过若说点茶法因为朱元璋的一纸诏令就立刻消亡了,还有些牵强。明代早期还有不少文人玩习末茶以为雅事。点茶法的最终衰落,茶叶制作工艺的发展也是主要原因。散茶自古就有,从茶食同饮开始已经存在上千年了,为何要等到唐煎、宋点各领风骚三百年后,直到明代才成为主流呢?在明代以前,团饼茶是绝对的主流,基本无人钻研。时兴散茶以后就不一样了,在皇帝的影响下,大家开始重视散茶的制作工艺发展。之前的古法制茶以蒸青为主,蒸汽杀青温度最高为100℃,许多在高温下才能产生的香气激发不出来,青草味较重,直接冲泡叶子茶饮用时口感发闷,体验弱于末茶。明代高温炒青开始流行,炒青的锅温在200℃以上,许多经高温才能激发出来的芳香物质得到释放,茶香变得高扬,且非常有穿透力。
⑦炒青的出现,打开了中国人寻找茶叶多元体验的大门,中国人对于茶味、茶香的感知系统开始发生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9月份北京市八十中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题目解析及相关训练:“破茧而出”.docx
- 2025年9月份福州市高三语文开学考命题作文导写:AI时代,我的愿景.docx
- 2025年北京市八十中高三9月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选必上第二单元挖空练习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巩固练习及答案.docx
-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统练(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
- 2026届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微写作专项训练(含25年真题微写作详解).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爱的光,美的影,抗世俗的翼.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