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诗词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笔下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B。解析:A出自杜甫《春夜喜雨》,C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D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B为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的是哪种生活场景()
A.官场生活B.田园生活C.边塞生活D.市井生活
答案:B。解析:此句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陶渊明是田园诗派代表,诗句展现了他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下列诗句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答案:B。解析:A是送别劝勉(高适《别董大》),C是表明高洁品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D是边塞豪情(王翰《凉州词》),B为李白《静夜思》,表达思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A.文天祥B.岳飞C.辛弃疾D.陆游
答案:A。解析:此句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体现其爱国气节。
下列诗句中,“柳”象征“离别”的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答案:B。解析:“杨柳”在古诗中常与“离别”相关(“柳”谐“留”音),B句出自王之涣《凉州词》,借“杨柳”烘托戍边将士的思乡与离别之情;A、C、D仅描写柳的形态或春日景象。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指的是睡觉的床。()
答案:×。解析:此处“床”指“井栏”,古代“床”有多种含义,结合诗意,“井栏”更贴合诗人在庭院中望月的场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答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写的是长江的景象。()
答案:√。此句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位于长江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中秋节。()
答案:×。解析:“佳节”指重阳节,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后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印证(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习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孟浩然的《春晓》。()
答案:√。
四、赏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赏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
答案:这两句开篇即景抒情,反差强烈。“国破”写出安史之乱后国家残破的惨状,“山河在”则保留了山河依旧的景象,一“破”一“在”,形成鲜明对比,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痛惜;“城春”本是春日繁华之景,却以“草木深”描绘出城池荒芜、杂草丛生的荒凉,以乐景衬哀情,突出战乱带来的破坏。短短十字,将国家兴亡、时代沧桑的沉重感浓缩其中,展现出杜甫“诗史”的风格特点,也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
赏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
答案:这两句以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愁”具象化。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直抒胸臆,引发读者共鸣;后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长江春水作喻,既写出愁绪的连绵不绝(春水滔滔无尽),又体现愁绪的汹涌澎湃(春水流势迅猛),还暗含愁绪的无法阻挡(春水东去不回)。比喻贴切生动,把亡国之君的满腔愁怨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也展现出李煜词作“以血书者”的真挚情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