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13.060.10
CCSP57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450—2025
坡地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规程
2025-07-29发布
2025-10-29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T1450—2025
前言
木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木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水利厅归I1。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建刚、赵洋毅、宋娅丽、王克勤、陈奇伯、丁剑宏、李艳梅、黎建强、黄新会、王震、李亦然。
III
DB53/T1450—2025
引言
云南省属典型山地高原地形,坡地利用比例大,长期面临水资源匮乏、降雨资源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省境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季持续时间长,区域性、季节性干旱频发,需要充分利用降雨径流资源来缓解水资源的不足。坡地开发利用中的降雨径流资源截蓄和高效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等问题,但相关技术文件的缺失限制了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结合云南山地降雨径流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求,制定《坡地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可为坡耕地、坡林地开发等多种坡面水土流失治理、降雨资源利用设计提供依据,也为区域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DB53/T1450—2025
I
坡地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坡地雨水截流、集蓄、利用的基本原则、资料与数据、技术要求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农林业、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坡地水土流失治理、坡地降雨径流的集蓄利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以灌溉供水为主要目标的工程规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50363—201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50596—201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1018—2014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SI.540—2011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区域Micro-area
是指地形单一、汇水方向总体一致、连续面积一般在1.0hm2以内的小地块。
3.2
等高反坡阶Contourreverse-slopeterrace
在坡地(微区域、集水区)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里切外垫,修筑成沿等高线方向1%~3%坡比、向内倾斜5°~8°、水平投影宽1.0m~1.5m的反坡面。
3.3
横坡比降Transverseslope
是指等高反坡阶阶面与等高线之间的夹角。
3.4
横档TransverseBarrierFacility
是指布置在等高反坡阶内且与反坡阶走向(反坡阶内水流方向)垂直、低于反坡阶外沿的一个土档,用于拦截和分段蓄集坡面径流。
3.5
导流渠Diversionchannel
连接等高反坡阶出水口并汇集水分进入沉沙池的沟渠。
2
DB53/T1450—2025
3.6
蓄水(窖)池Reservoir
修建于地上或地下具有一定蓄水容积的蓄水设施,一般有顶盖的称为窖,无顶盖的称为池。
4总则
4.1基本原则
4.1.1系统规划农林灌溉、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功能,统筹各方需求分期实施,达到充分利用降雨资源和满足各方面需要的要求。
4.1.2本技术体系利用的水源全部为自然坡地降雨径流,集水区全部为自然坡地或坡耕地,有条件时也可以选择撂荒地和道路为集水区。
4.2布局原则
技术体系分布的数量应根据当地坡地的面积、坡地利用期间的需水量、需水关键时期等资料来确定,尽量集中连片,措施布局还应兼顾便于建设和管理,兼顾近期利益和远期发展需要。
4.3经济原则
应少占耕地,经济合理,尽量节省投资,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4安全原则
沟渠与蓄水工程应结构稳定,选址处应地质条件良好。
5资料与数据
5.1基本资料
为做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安全应急抽检技术规范 第3部分:食品安全事故(事件)》DB53T 1443.3-2025.docx
- 《食品安全应急抽检技术规范 第5部分:重大活动》DB53T 1443.5-2025.docx
- 《烟草黑胫病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苗期水培接种法》DB53T 347-2025.docx
- 《云产卷烟特需烤烟品种烟叶烘烤技术规程》DB53T 1439-2025.docx
- 《智慧旅游景区物联网接口规范》DB53T 1449-2025.docx
- 《可拆装移动烤房烟叶烘烤技术规程》DB53T 1438-2025.docx
- 《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试验规范》DB53T 1440-2025.docx
- 《切花月季基质栽培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DB53T 1432-2025.docx
- 《雪茄烟叶采收和晾制技术规程》DB53T 1435-2025.docx
- 《烟草抗番茄斑萎病毒鉴定技术规程》DB53T 1433-2025.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