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省略句专项练习题及讲解.docxVIP

文言文省略句专项练习题及讲解.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省略句专项练习题及讲解

一、引言

文言文以其凝练典雅著称,省略现象乃是其显著特征之一。所谓省略,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将句子中某些成分加以省略,以求文辞简洁。此现象多见于对话语境、排比句式或上下文意明晰之处。初学者每遇此,常感困惑,若能洞悉其规律,则于阅读理解大有裨益。今特辑此专项练习与讲解,冀能助诸君掌握省略之要,进而深探古文堂奥。

二、省略句主要类型及示例

文言文中的省略,纷繁复杂,然其要者,约有以下数端:

(一)主语省略

主语为句子所陈述之主体,其省略最为常见,盖因对话或上下文已明示或暗示,无需赘言。

1.对话省:如《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学”者,乃指“弟子”或泛指“人”,主语承前省略,或曰语境自明。

2.承前省:前文已提及主语,后文因之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触草木,尽死”之主语,即承前“异蛇”。

3.蒙后省:主语见于后句,前句因之省略。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项羽本纪》)“度”之主语为“公(你,指刘邦)”,蒙后句“公乃入”之“公”而省略。

(二)谓语省略

谓语为句子之核心,省略谓语相对少见,然于排比、对比或上下文意甚明时,亦有所见。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必以信”与“必以情”结构平行,后句省略了与前句“加”相类的动词谓语,可理解为“必以情(处之)”或“必以情(断之)”。

(三)宾语省略

宾语省略,多为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尤以“之”字为常见。

1.动词宾语省略:例如:“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投”后省略宾语“之”(代狼),全句意为“投之以骨”。

2.介词宾语省略:介词“以”、“与”、“为”等之后,其宾语“之”常省略。例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以”后省略宾语“之”(代衣食),意为“必以之分人”。

(四)介词省略

介词“于”、“以”等,在特定语境下亦常省略。

1.省略“于”字:“于”字常用来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比较等。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史记·项羽本纪》)“河北”、“河南”前省略介词“于”,意为“战于河北”、“战于河南”。

2.省略“以”字:例如:“又试之以鸡。”(《聊斋志异·促织》)“试之”后省略介词“以”,完整应为“又试之以鸡”。此例亦可见宾语“之”与介词“以”的省略常相伴出现。

三、辨析省略成分之法

欲准确辨识省略成分,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辨语境:结合上下文意,仔细揣摩,是推断省略成分之根本。

2.关注标志:某些虚词(如介词“以”、“于”)或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常与省略现象相关。

3.掌握常式:熟悉文言文各种成分省略的常见情况及典型例句,积累语感。

4.成分补全:尝试将省略部分补出,看是否符合文意及语法规范,以此验证推断。

四、专项练习题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分,并补出省略的词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项羽本纪》)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9.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蒲松龄《狼》)

10.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1.(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解析:前一省略主语“村中人”,承后文“乃大惊”的动作发出者;后一省略宾语“渔人”,即“问渔人所从来”。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

*解析:“以”后省略宾语“之”(代衣食);“分”后省略介词“于”,表示对象,“分于人”即“分给别人”。

3.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解析:“再”、“三”之后省略谓语“鼓”,与前句“一鼓作气”的“鼓”(击鼓)相呼应,形成排比,简洁有力。

4.旦日,客

文档评论(0)

GYF70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