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瘦)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脱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

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

白或薄黄。

(-)脾胃气虚证:胃脱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滤薄;

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脱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

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舌体胖,

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院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

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脱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

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

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院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

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

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院、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

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脱、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脱、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腕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暧气、反酸

1.观察暧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

若空腹时出现暧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院、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脱、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皖、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

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院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

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