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痛风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汪年松
痛风的流行病学尿酸的产生及排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内容提要
历史公元前五世纪在世界各地记载一种病,它发病快,来去如风,并伴有剧烈疼痛,因而取名痛风痛风是一种常见病,欧美国家总人群痛风发病率约0.13%~0.37%,近20年来逐年上升壹贰
痛风的流行病学1.Roubenoffetal.JAMA.1991,266:3004-3007.2.ChenS,etal.ChinMedJ,1998,111:2282-2230.3.Arromdeeetal.JRheumatol.2002,29:2403-2406.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妇女美国白种男性:累积患病率8.6%,原发性痛风5.9%1中国上海:男0.77%,女0.34%,合计为0.34%2存在种族差异,欧美及日本的发病率高于我国原发性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1977~197820.2/10万,1995~199645.9/10万3痛风约占风湿病门诊的5.0%~15%
我国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年代作者样本数年龄范围SUA均值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980方圻50220-60M:4.4±1.0F:3.4±0.91.4%1.3%1987~1988李莹352040-58M:5.8±?F:4.7±???1997杜蕙101715M:5.7±1.3F:4.4±1.114.2%7.1%1999赵冬81025-64M:5.9±1.7F:4.6±1.417.7%10.8%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370C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20μmol/L(7.0mg/dl);女性超过357μmol/L(6.0mg/dl)痛风(gout):尿酸在血液中饱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等一种疾病,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酸是人体特有的天然水溶性抗氧化物,清除氧自由基及其他活性自由基的作用,比抗坏血酸有更显著的增强红细胞膜脂质抗氧化,抗细胞溶解和凋亡的作用心肌梗死、脑卒中时的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偿性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生物进化到人和猿的阶段,尿酸酶基因才完全失活,保持体液的高尿酸水平是进化的表现,可能是人类比其他哺乳动物长寿的原因之一(人类300umol/Lvs牛20umol/L)血尿酸低于120umol/L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尿酸的生理作用
痛风的流行病学尿酸的产生及排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内容提要
尿酸的产生5-磷酸核糖+ATP1-焦磷酸-5-磷酸核糖腺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苷酸黄嘌呤尿酸次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8-羟基腺嘌呤2,8-二羟基腺嘌呤从头合成补救合成降解PRPSHGPRTAPRTXORXORPRPS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XOR黄嘌呤氧化还原酶APRT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内源性尿酸01外源性尿酸0280%0320%04每天产生750mg05尿酸池(1200mg)06肾脏排泄2/307肠内分解1/308进入尿酸池0960%参与代谢10每天排泄500-1000mg11尿酸的排泄
肾脏排泄尿酸尿酸肾小球近曲小管S1S2S3100%0%-2%98%-100%肾小球滤过重吸收40%-48%重吸收8%-12%50%分泌排泄
肾脏近曲小管尿酸盐转运体URAT-1电压驱动转运体galectin-9hOAT1/3钠离子共转运体X有机阴离子
URAT-1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基因位于染色体11q13参与尿酸盐重吸收过程该转运过程为通道介导,有饱和现象,不受膜电压和细胞内外pH值影响与尿酸盐交换的主要为有机阴离子,如乙酰乙酸、吡嗪酰胺、乳酸盐等正常人体内苯溴马隆、丙磺舒均影响尿酸盐经URAT1排泄,说明URAT1是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的作用靶点。
galectin-9半乳糖苷结合蛋白1其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3电压敏感,乳糖、葡萄糖可影响其活性2尿酸盐单向转运体(UAT),参与分泌过程4管腔内的吡嗪酰胺可阻断其活性
OTA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基因位于染色体11q11.7有机阴离子/二羧酸盐交换子底物广泛,与OTA1类似受性激素调节参与尿酸盐分泌?重吸收?hOTA2hOTA1基因位于染色体11q13.1电中性的对氨基马尿酸/?-酮戊二酸交换子底物广泛,尿酸盐、环核苷酸、二羧酸盐、AC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