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选官制度、经济生活的近代化与文化传承 听课正文.docxVIP

第16讲 选官制度、经济生活的近代化与文化传承 听课正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讲选官制度、经济生活的近代化与文化传承

选官制度改革和教育的近代化

1.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废除(选必1·P39)

(1)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2)1901年,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3)1905年,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科举制度被废除。

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选必1·P40)

(1)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2)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依据考试结果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3.西学传播与教育发展(选必3·P9~10、P81)

(1)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2)清政府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

(3)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

(4)1898年,京师大学堂建立,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近代工商业的兴起

1.引入工厂制度(选必2·P26)

(1)洋务派: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民族资本家:张謇、范旭东等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2.商业经营形式(选必2·P45)

近代银行

(1)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

(2)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股份企业

19世纪70年代,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

证券机构

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百货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近代城市和交通

1.近代城市化建设(选必2·P64~65)

(1)主要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成为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

(2)基础设施: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2.近代交通建设

(1)近代中国铁路(选必2·P72)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2)近代中国航运业(选必2·P73)

①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②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3.交通与社会变迁(选必2·P73~74)

(1)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往来。

(2)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②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

(3)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①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到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②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③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公共卫生和文化建设

1.西医在中国的传播(选必2·P86)

(1)西式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陆续被引入中国。

(2)西医院校: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3)公共卫生: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

2.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选必3·P84~85、P88)

(1)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其开始体现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2)博物馆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②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3)文物保护: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1.民族工业: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说,只要是中国人办的企业,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企业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民族企业则只指民间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企业。

早期民族工业具有以下特点: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

【对点演练1】

[2025·陕西安康模拟]1861年,由汉口港出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