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10篇(分师生版).docx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10篇(分师生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10篇·学生版

1.(2025?广安)阅读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与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晚年庵③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有删改)

【注释】①方山子:即陈慥(zào),字季常,北宋文士,太常少卿陈希亮之子。②光: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黄: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③庵:草房。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

③余告之故④耸然异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

然则北通巫峡

B.相与步于中庭

告之于帝

C.自得之意

公与之乘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4)【甲】【乙】文段中的张怀民、方山子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朋友,请概括张怀民、方山子人物形象的异同。

2.(2024?海南)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吾始至琼州,环视天水,横无际涯,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①中,孰不在岛者?覆②水于地,芥③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时,水涸,蚁径去,见其友,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顷刻间竟化险为夷?念此可以一笑。

(苏轼《试笔自书》,有删改)

【注释】①大瀛(yíng)海:范围最广大的海。②覆:倒。③芥:小草。

(1)借助《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句子

字音(填字母)

词语理解(填序号)

句子翻译

A.héng①门前的木栅栏。②与“纵”相对。③宽阔、广远。

B.hèng①粗暴、不讲理。②不吉利的、意外的。

①水中藻、荇交横。

a

b

c

②环视天水,横无际涯。

d

e

f

A.jǐ①古水名。②姓。

B.jì①渡,过河。②通,贯通。

③茫然不知所济。

g

h

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渡过。

(2)阅读两文,分别概括苏轼是如何调整心态的。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