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标准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是保障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涵盖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管理。通过规范护理操作、强化风险防控、优化细节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以下从具体操作层面明确各阶段护理质量标准:
一、术前护理质量标准
(一)患者评估与准备
1.综合评估:术前1日完成患者全面评估,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年龄、体重、生命体征(体温≥37.5℃需报告医生)、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控制情况)、过敏史(重点标注药物及生物制品过敏);②专科情况:手术部位皮肤完整性(有无破损、感染)、术区标记(与手术医生共同确认并双签名)、特殊体位耐受度(如脊柱手术患者俯卧位呼吸耐受测试);③心理状态:采用焦虑量表(如GAD-7)评估,对中度以上焦虑患者联合医生进行心理干预;④风险评估:使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风险(≤18分启动预防措施),Caprini量表评估血栓风险(≥3分实施物理预防或药物预防),Morse量表评估跌倒风险(≥45分落实防跌倒标识及陪护指导)。
2.术前准备:①物品准备:根据手术类型准备专科器械(如骨科手术需检查髓内钉型号、电钻性能)、耗材(确认植入物批号、灭菌日期)、设备(腹腔镜需测试光源、气腹机压力范围3-15mmHg,体外循环机预充液配置符合规范);②环境准备:手术间温度维持22-25℃(体腔手术23-25℃),湿度40%-60%(关节置换术控制≤50%防感染),术前30分钟完成空气净化(百级手术间自净时间≤15分钟);③患者准备:严格执行禁食禁饮标准(成人择期手术禁食8小时、禁饮2小时,小儿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术区皮肤准备采用剪毛或化学脱毛(避免刮伤),去除首饰/义齿并登记保管,带入手术室物品(如监护仪电极片)需消毒处理。
3.术前访视与宣教:责任护士术前1日完成访视,内容包括:①介绍手术室环境(如接送流程、麻醉准备区位置);②解释手术配合要点(如体位摆放时的制动要求、术中可能的牵拉感);③指导术后康复(咳嗽排痰方法、早期活动时机);④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对疼痛/预后的担忧,结合成功案例进行正向引导)。访视后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重点标注患者特殊需求(如听力障碍需文字沟通)。
二、术中护理质量标准
(一)接台与安全核对
1.患者接入时执行“双人三次核对”:①手术室门口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腕带信息);②麻醉前核对(三方核查: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知情同意书、过敏史、特殊用药);③切皮前核对(再次确认手术方式、器械敷料数量、影像学资料匹配性)。核对过程需使用患者主动应答(如“请说出您的姓名”),避免依赖家属回答。
(二)无菌操作管理
1.无菌区域划分:手术台边缘30cm内为无菌区,巡回护士不得跨越;器械台铺巾需下垂30cm以上,无菌单潮湿立即更换。
2.操作规范:刷手护士穿无菌衣后双手置于胸前,接触无菌物品前确认包装无破损、灭菌指示卡变色达标;传递器械时避免跨越无菌区,锐利器械(如手术刀)采用“无触式”传递(放置于器械盘边缘)。
3.物品管理:术中添加的无菌物品需双人核对名称、有效期,标注开启时间(液体类≤24小时,棉球类≤4小时);一次性耗材使用前检查包装完整性(如吻合器需确认击发手柄无卡阻)。
(三)体位摆放与保护
1.体位选择原则:符合手术野暴露需求,同时避免神经、血管、皮肤受压。具体要求:①平卧位:头下垫软枕(高度≤10cm),膝部衬垫厚度5-8cm,约束带距膝关节上5cm(松紧度以能插入1指为宜);②侧卧位:腋下垫软枕(高度10-15cm,避免臂丛神经受压),上方下肢屈曲、下方伸直,两腿间垫海绵垫;③俯卧位:额部、双侧髂前上棘、足部为支撑点,胸部/腹部悬空(避免压迫呼吸),眼部保护(涂抹眼膏后覆盖贴膜);④截石位:腿部抬高≤30°,腘窝处垫软枕(避免腓总神经受压),双下肢外展≤90°,左右腿高度差≤5cm。
2.体位评估:摆放后检查肢体血运(触摸足背/桡动脉搏动)、皮肤受压情况(骨隆突处皮肤颜色),记录于《术中体位护理记录单》。
(四)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理
1.生命体征监测:每5-10分钟记录血压、心率、SpO?(维持≥95%),体温监测(核心体温≤36℃启动保温措施);大出血时每2分钟记录1次,同时观察尿量(维持≥0.5ml/kg/h)。
2.仪器设备管理:高频电刀负极板需贴于肌肉丰富处(避开瘢痕、骨隆突),与皮肤接触面积≥80%;腔镜设备调节至术者视野舒适亮度(避免光线过强损伤视网膜);输血时双人核对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输注前用0.9%氯化钠冲管,15分钟内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3.应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