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去年冬天值夜班时,我接诊了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左下后牙剧烈疼痛三天,检查发现是右上颌第二磨牙急性牙髓炎。按照常规,开髓前需要做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但我第一次独立操作时,进针后推药,患者却皱着眉头说:“大夫,还是疼。”那一瞬间我手心直冒冷汗——明明步骤都记熟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看似是个“小操作”,实则需要把解剖、定位、手法每一步都吃透。今天,我就结合自己从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的过程,和你好好聊聊这门“精准麻醉”的学问。
一、先得摸清“目标”:上颌神经的解剖密码
要打准上颌神经阻滞麻醉,首先得搞清楚这根神经藏在哪儿、长啥样。上颌神经是三叉神经的第二支,从颅内的三叉神经节出发,像棵小树苗一样分出好多枝丫:最主干的部分会穿过圆孔进入翼腭窝,然后继续向前走,在翼腭窝里发出颧神经、翼腭神经,最后从眶下裂进入眼眶,变成眶下神经,再从眶下孔钻出来,分布到上颌牙齿、牙龈、面部皮肤这些地方。
你可能会问:“这些弯弯绕绕的路径,和麻醉有啥关系?”太有关系了!我们要找的麻醉点,就是上颌神经在翼腭窝那段还没分叉的主干。因为翼腭窝位置深在,周围有上颌骨、蝶骨、腭骨围成的“小房间”,所以必须找到体表能摸到的“标记”才能定位。比如,颧弓下缘和上颌结节之间的凹陷,就是我们常说的“进针点参考区”;还有,用手指轻按颧骨下方,能摸到一个微微凸起的骨嵴,那是上颌骨的颧突,也是重要的定位标志。
记住,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的关键,是精准找到翼腭窝内的神经主干。如果连神经走行都不清楚,就像蒙着眼睛射箭,很难命中目标。
(一)操作前的“准备功课”:从患者到器械
确定要做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了,第一步不是拿针,而是“观察”。我第一次失败,就是光顾着背步骤,没注意患者的面部结构——那位患者是国字脸,颧骨特别高,我按教科书上的“颧弓中点”定位,结果进针点偏外了。所以,操作前一定要先观察患者的面部形态:是圆脸、长脸还是方脸?颧骨是高还是平?上颌结节有没有明显的突出?这些都会影响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然后是患者体位。正确的体位能让操作更顺手:让患者半躺在牙椅上,头稍后仰,嘴巴微微张开,这样上颌骨的位置会更“暴露”;如果患者太紧张,可能会不自觉地收紧面部肌肉,这时候可以先和他聊两句:“别紧张,咱们先调整下姿势,稍微仰一点会不会舒服些?”缓解紧张感,肌肉放松了,定位会更准。
器械准备也不能马虎。需要5号细长注射针(太粗的针容易损伤组织)、1%~2%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消毒棉签、纱布。特别要注意针的长度——上颌神经阻滞麻醉需要进针3~4厘米,所以针至少要4厘米长,太短的话可能够不到翼腭窝。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准备,是成功的第一步。细节没做好,后面再怎么调整,效果都会打折扣。
(二)关键步骤:进针、回抽、推药,每一步都要“稳”
定位准确了,接下来就是进针。我第一次操作时,进针角度太陡,结果针尖碰到了上颌结节的骨面,患者疼得直缩脖子。后来带教老师告诉我:“进针角度要和上颌牙体长轴呈45°,从对侧口角方向进针,这样能避开骨突,沿着间隙走。”具体来说,进针点选在颧弓下缘与上颌结节之间的凹陷(大概是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前庭沟上方1厘米处),针尖指向对侧瞳孔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翼腭窝的大致位置。
进针时要缓慢推进,边进边感受阻力。正常情况下,穿过黏膜、皮下组织后,会有轻微的“突破感”,那是进入翼腭窝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了。当进针深度达到3~4厘米时(具体要看患者面部厚度),就不能再深了——再深可能会扎到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这时候必须做一件事:回抽!回抽!回抽!我刚入行时觉得“回抽麻烦”,直到有次没回抽就推药,患者立刻出现心慌、头晕——原来是针尖扎到了血管,局麻药入血了。所以,回抽是必须的步骤:把针栓往后拉,看看针管里有没有回血,有回血就要退针调整位置,没回血再推药。推药时要慢,5~10秒推完1.5~2毫升药液,让药物慢慢扩散,包围神经主干。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过程,每一步都需要“稳”字当头。进针角度、深度、回抽,哪一步错了,都可能让麻醉效果打折扣,甚至出现并发症。
(三)“没效果?”可能是这些问题在作怪
像我第一次遇到的情况,推药后患者还是疼,可能有哪些原因?最常见的是定位不准:进针点偏前,可能只麻醉了眶下神经分支,没打到主干;进针点偏后,可能扎到了翼内肌,药物扩散不到神经。这时候可以让患者试试“感知测试”:用棉棒轻触同侧上颌牙龈、上唇、鼻翼皮肤,如果这些地方都有麻木感,说明麻醉成功;如果只有部分区域麻,可能是进针位置偏了。
还有可能是药物剂量不够。成人一般需要1.5~2毫升局麻药,如果患者面部脂肪层厚,药物扩散慢,可能需要适当加量(但要注意总量,利多卡因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复习.有理数复习课件.ppt VIP
- 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及专病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docx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3.4绝对值与相反数:绝对值的非负性、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与最值问题 课件.ppt VIP
- 航空母舰发展史介绍课件.pptx
- 中日友好医院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呼吸系统方向)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招标文件.doc
- 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PDF VIP
- 日立扶梯HE15控制装置维保手册.doc
- 短视频创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心外科围术期常用药物荟萃分析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DBAS).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