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509-2006 寒地桑蚕饲养技术规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B4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509—2006

代替DB23/T509—2000

寒地桑蚕饲养技术规程

2006-04-10发布2006-05-10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23/T509—2000《寒地桑蚕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变化如下:增加了了桑蚕饲育技术有关定义;增加了寒地桑蚕饲育中必须的的蚕室、蚕具和簇具等养蚕物资的准备要求,在簇具使用上选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簇具,禁止了原标准中允许使用的蜈蚣草簇;增加了寒地桑蚕饲育各龄期的食叶量,便于农户掌握蚕各龄期科学的食叶量;增加了寒地桑蚕饲育中各龄期的蚕病防治技术要求,在蚕药使用上选用目前国内已经过试验证明有效的品种,加强了蚕病防治;明确了蚕上簇密度,有利于簇具的有效使用;增加了鲜茧储运,明确了从采茧到销售前的具体要求和时间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蚕蜂技术指导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美君、王淑芬、刘宇、宋青山、朴基正、马晓兰、曲文波。

寒地桑蚕饲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缫丝用原料的寒地桑蚕养蚕布局、品种选用、蚕种质量与准备、蚕室、蚕具和簇具的准备与消毒、催青收蚁、桑蚕饲育、上蔟采茧和鲜茧储运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纬43°22′~北纬49°区域内的桑蚕饲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催青

将已活化的蚕种保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其胚胎顺利发育,并按预定的日期转青孵化。

3.2

蚁蚕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形似蚂蚁。

3.3

收蚁

把从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到蚕匾内,开始饲养的过程。

3.4

除沙

除去积存在蚕座中的残桑、蚕粪、眠起蜕皮后的蚕蜕等不洁物,以保持蚕座清洁干净。

3.5

上簇

把适熟蚕放到簇具营茧的过程。

4养蚕布局

夏蚕:收蚁时期在六月中下旬。

夏秋蚕:收蚁时期在七月下旬。

5品种选用、种子质量与准备

5.1品种选用azq

适合寒地抗病、高产的优质夏秋蚕品种。如:箐松×皓月、春蕾×镇珠等。

5.2蚕种质量

质量符合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要求。

5.3准备

根据桑园面积确定饲养量,一般每667m2成林桑园饲养一代杂交种夏蚕0.2盒,夏秋蚕0.8盒~1盒。

6蚕室、蚕具和簇具准备与消毒

按全龄期每10盒蚕种计算。

6.1蚕室、蚕具和簇具准备

6.1.1蚕室

稚蚕饲育室1间30m2,壮蚕饲育室9间(同时兼作上蔟室)140m2,贮桑室1间42m2。

6.1.2蚕具

蚕匾面积400m2~500m2。蚕网1龄~2龄,40m2,2龄~3龄,100m2,4龄~5龄,250m2~300m2。聚乙烯塑料布120m2。方格簇,156孔1200个。或塑料折簇400个~500个。

6.2蚕室、蚕具和簇具消毒

6.2.1

清扫蚕室清洗蚕具。用1%有效氯漂白粉(即25%有效氯漂白粉与水重量比为1:25可配成)或3%甲醛与1%生石灰混合液(比例为100:1)消毒蚕室、蚕具。喷洒用量为225mL/m2。

6.2.2

催青室、小蚕共育室用优氯净烟薰剂再消毒一次。

6.2.3

塑料折簇与蚕室、蚕具消毒方法同,方格簇采用优氯净烟薰剂或日光晒物理消毒法。

在催青10d前对催青室的房屋和设备检修、用具清洗消毒完成。

7催青收蚁

7.1催青

7.1.1催青起点胚胎的调节

蚕种出冷库后,先在外库低温(15℃)中保护2d,待全部蚕种的胚胎都调整到丙2期(起点胚胎期)然后开始升温至20℃进行催青1d。

7.1.2蚕卵发育程度观察

催青期间每天早晨抽样解剖。解剖方法:用氢氧化钾(KOH)或氢氧化钠(NaoH)溶液脱壳法。

7.1.3环境调节

依据胚胎发育进度,及时调节温度,并注意及时补湿。温度在戊2前保持在22℃~24℃,戊?后保持在25℃,干湿差1.5℃~2℃。在通过调换蚕种位置,促使蚕卵感温均匀;结合调种,每天进行换气,保持催青室空气新鲜。

7.1.3补催青

当蚕卵胚胎发育到己;期(转青期)时,把蚕种分发到农户。领种当天进行补催青。即把蚕种保

文档评论(0)

与您共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的文档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石油化工和安全生产,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并且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资格。精通炼油工艺方面的工艺、安全、设备。希望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