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成语辨析与应用指导手册
成语,作为汉语语言的瑰宝,以其精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更是文化素养的彰显。在高考的语境中,成语的辨析与应用,既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其意义,更要求我们能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避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等常见误区。本手册旨在结合高考实际,为同学们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成语辨析与应用指导,助力大家在考试中从容应对,准确运用。
一、明辨源流,吃透词义——成语辨析的基石
成语的形成往往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典故出处或约定俗成的过程。要准确辨析成语,首先必须追本溯源,透彻理解其本义及引申义,切忌仅凭字面意思主观臆断。
2.辨析“多义成语”:部分成语具有两种或多种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侧重。例如,“灯红酒绿”,既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贬义),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中性)。“想入非非”,既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中性,有时含贬义),也指胡思乱想(贬义)。对于这类成语,必须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其具体含义,避免一概而论。
3.区分“形近义异”:有些成语字形或读音相近,但意义却截然不同,稍不留意就会误用。例如,“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前者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后者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前者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后者表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对于这类易混淆的成语,应着重对比其核心语素的差异,强化记忆。
二、审视语境,精准匹配——成语应用的核心
理解成语是基础,正确应用才是目的。成语的应用必须紧密结合语境,做到“量体裁衣”,准确匹配上下文的语意、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
1.明确“适用对象”:许多成语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或用于人,或用于物;或用于具体事物,或用于抽象事物;或用于个体,或用于群体。例如,“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能用于男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于形容其他物品。“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只能用于人工制品,不能用于自然景观。若不注意对象,就会闹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
2.把握“感情色彩”:成语也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使用时必须与语境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例如,“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而“夸夸其谈”则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殚精竭虑”则形容用尽心思(褒义)。褒贬误用,不仅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甚至会扭曲文意。
3.契合“语境氛围”:成语的运用还应与上下文所营造的氛围、表达的侧重点相协调。例如,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使用过于诙谐、戏谑的成语;在表达悲痛情感时,不宜使用轻松愉快的成语。“龙飞凤舞”既可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可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但用于形容字迹潦草则不恰当。“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多用于褒义语境,形容好的事物。
4.避免“语义重复”或“不合逻辑”:有些成语本身已包含某种意思,若再与句中其他词语叠加,就会造成语义重复。例如,“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本身就有“忍不住笑”的意思,后面再加上“笑了”就多余了。“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目前”与之语义重复。同时,成语运用也要符合逻辑事理,不能前后矛盾。例如,“他对这个问题一窍不通,却在那里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简直是妙语连珠。”此处“妙语连珠”与“一窍不通”便形成逻辑矛盾。
5.注意“谦敬得体”:汉语文化中,谦辞和敬辞的使用非常讲究。用于自身的,应用谦辞;用于对方或他人的,应用敬辞。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荣幸。不能用于形容别人的居所。“不吝赐教”是敬辞,用于请求别人指教。若混淆谦敬,会显得失礼。
三、日积月累,勤思善辨——提升能力的路径
成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训练。
1.广泛阅读,厚积薄发:成语大多源于古代典籍、诗词歌赋、历史故事等。通过广泛阅读,不仅能接触到大量成语,还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加深记忆。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时,遇到不熟悉的成语及时查阅,并做好笔记。
2.分类整理,对比记忆:可以将成语按主题(如描写人物、写景状物、表达情感等)、按结构、按易错类型(如望文生义类、对象误用类、褒贬误用类等)进行分类整理。对于容易混淆的成语,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一挥而就”与“一蹴而就”等,通过对比强化记忆,避免混淆。
3.勤做练习,注重反馈: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中的成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古典文献学第二章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ppt VIP
- 2025年综合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中国衬橡胶设备数据监测报告.docx
- (NEW)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85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 中央民族大学非事业编制合同制职工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2021.docx VIP
- 哲理小故事 哲理小故事.doc VIP
- 2025中央民族大学非事业编制合同制职工招聘10人(第四批)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校级台账目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台账目录(中小学通用稿-2024.03.30-修订).docx
- 202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