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体温表检测体温方法
上周三凌晨三点,我被女儿滚烫的小身子烫醒。她迷迷糊糊地蜷在我怀里,额头像块小火炭。我手忙脚乱翻出抽屉里的体温表——那支用了五年的水银体温计,甩了两下就塞进她腋下。五分钟后拿出来,37.8℃,我刚松口气,可摸她脖子还是烫得吓人。又测了一次,这次夹了十分钟,结果变成38.5℃。我盯着那根细细的水银柱直发懵:同样的体温表,怎么两次结果差这么多?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测体温”这件看似简单的事,里面藏着不少门道。今天,我就把这些摸爬滚打的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好好聊聊“体温表检测体温方法”。
一、测量前:先搞懂“工具”和“准备”
要想测准体温,第一步得弄清楚家里的体温表是什么类型,因为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大不一样。就像我家那支水银体温表,和邻居张姐家的电子耳温枪,操作起来简直像两门“手艺”。
(一)体温表的类型与适用场景
市面上常见的体温表有四种: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耳温枪和额温枪。我逐个和你说说它们的“脾气”——
1.水银体温计:这是最传统的类型,玻璃管里装着银色的水银柱,刻度清晰到0.1℃。它的好处是准,只要操作对了,误差很小;但缺点也明显,玻璃易碎,水银有毒,家里有小孩的话得特别小心。我妈总说“水银的最准”,所以我家一直留着它,但只敢给3岁以上能乖乖配合的孩子用。
2.电子体温计:外壳是塑料的,前端有个感应头,测完会“滴”一声显示数字。它最大的优点是安全,不怕摔,我给女儿测腋下就用这个,她扭来扭去也不怕打碎。不过不同品牌的电子体温计精度有差别,最好选大牌子,用之前和水银体温计校准一下。
3.耳温枪:长得像小枪,前端有个圆头,往耳朵里一伸就能测。它快,3秒出结果,特别适合不老实的宝宝。但我第一次用就踩了坑——直接往女儿耳朵里一塞,结果显示37℃,可她明明在发烧。后来才知道,耳温枪要对准耳道深处,得轻轻拉一下宝宝的耳朵(1岁以下拉耳垂,1岁以上拉耳尖),把耳道拉直了再测,不然容易测不准。
4.额温枪:不用接触身体,往额头前一放就能测,疫情期间特别常见。它方便,测群体体温很快,但受环境影响大——冬天从户外进屋,或者刚运动完,额头温度会偏低;夏天开着空调,又可能偏高。我有次带女儿打疫苗,排在她前面的小朋友刚跑了两步,额温枪测出来37.8℃,吓得家长直冒汗,重新测了三次才回到36.5℃。
(二)测量前的“身体和环境”准备
工具选对了,还得给身体和环境“调个档”。就像炒菜前要热锅,测体温前也得让身体“稳定”下来。
-先静坐10分钟:如果刚跑完步、刚喝完热水,或者从冷风中进来,身体还没“平静”,这时候测体温肯定不准。我女儿有次从外面疯跑回来,我急着测体温,结果37.6℃,吓得我直拍她后背让她坐下,等了十分钟再测,36.8℃,虚惊一场。
-擦干测量部位:测腋下要先把汗擦干,汗水蒸发会带走热量,导致体温偏低;测口腔的话,别刚喝完热水或冰水,我有次嘴馋喝了口热粥,马上测口腔温度,结果37.9℃,吓得我连测三次,最后发现是热粥“搞的鬼”。
-检查工具状态:水银体温计要甩到35℃以下——我刚开始总甩不准,不是甩得太轻水银不动,就是甩得太猛撞到桌角,后来发现用手腕发力,像甩跳绳那样甩几下就好了;电子体温计要检查电池,没电了显示会乱跳;耳温枪和额温枪要擦干净感应头,别沾到灰尘或水。
二、测量中:不同部位的“操作密码”
体温表检测体温方法的核心,就藏在“怎么测”的细节里。常见的测量部位有腋下、口腔、耳内和额头,每个部位的操作步骤都不一样,我一个一个拆开讲。
(一)腋下测量法:最常用,但最容易出错
这是家里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适合小孩和老人。我女儿从小到大,90%的体温都是腋下测的。具体步骤是:
1.甩水银(如果是水银体温计)或开机(电子体温计),确保工具正常;
2.用干毛巾擦净腋下,别留汗水;
3.把体温表的金属头(或感应头)完全夹在腋窝中间,胳膊肘要贴紧身体,把体温表“抱”住;
4.保持这个姿势5-10分钟(水银体温计要7-10分钟,电子体温计一般1-3分钟会响)。
我刚开始总犯两个错:一是夹得不紧,女儿动一下体温表就滑出来,结果测出来偏低;二是时间不够,水银体温计要等水银柱不再上升才算准,有次我只等了3分钟就拿出来,结果比实际低了0.5℃。记住,腋下测量的关键是“夹紧+够时间”,你可以和孩子说“我们来玩木头人游戏,夹住小棒棒不动哦”,孩子会更配合。
(二)口腔测量法:准,但有“使用门槛”
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3-0.5℃,更接近体内真实温度,但只适合3岁以上能乖乖闭嘴的孩子,太小的宝宝可能咬碎体温表,口腔溃疡或刚吃完饭也不适合。步骤是:
1.用酒精棉片消毒体温表(水银或电子);
2.把金属头(或感应头)放在舌头下面
文档评论(0)